
点燃“红色引擎”
从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创建“环保先锋绿色智新”特色品牌、定期开展职工体检、评优评先、村企共建、金秋助学、走访慰问等活动……作为一家省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安徽智新生化有限公司党支部自成立以来,聚焦党建引领,巩固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载体,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捐款捐物活动,累计捐款100余万元,践行社会责任,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应有贡献。
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工业强起来。“十三五”期间,东至经开区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扩面提质”,提升“两个覆盖”,做到“一企一特色、一点一品牌”,增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功能,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效益“双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目前,全区共有党支部32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1个,单独建立党支部29个,联合组建党支部2个;省级“双强六好”党组织2个、市级“双强六好”党组织10个、县级“双强六好”党组织5个。
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深化提升为契机,东至经开区实施打造“党建引领人才‘红’孵化”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党建引领作用、人才支撑发展作用,
把园区发展同党管人才工作深入融合、推向纵深,以党建引领人才发展,把园区打造成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嘉智信诺“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广信“党建联盟促发展”等党建品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结合“改作风、强本领、提效能”大讨论活动,开展在职党员干部进企业、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从各部门选派11人担任党建指导员,主动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1700余万元,线上发布招聘岗位856个,共建企业投入村级公益性资金300余万元完善乡村亮化、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2020年,智新党支部荣获省级“双强六好”党组织称号,广信党支部荣评市级“红色引领”示范园点,普洛党支部荣获市级“双强六好”党组织称号。
助推高质量发展
聚力创新发展奏响了东至经开区谋求新突破、实现新作为的序曲。园区建成尖峰北卡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院和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共建东至分中心,组建经开区化工企业联合会,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2020年获批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华尔泰公司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智能工厂”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红阳公司荣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普洛和苏乐公司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智新和普洛公司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智新公司荣获市第五批“322”产业创新团队称号。按进度完成智慧园区立项和可研。2020年实现战新企业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22.08%,高新技术企业产值59.12亿元,同比增长15.69%。
为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园区内僵尸企业基本出清,存量资产基本盘活。目前,除安腾化工正在处理外,泰合森、仕佰、扬子、锐恒、海峰、中天、金鹏老厂区等逾亿元存量资产和310亩存量土地全部盘活;完成佳田森资产重组;安徽龙华和广东聚石、安徽兴东和无锡威孚、美致诚和北京阳光诺和公司、瑞普化工与鸿运公司达成合作。
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永恒的主题。“十三五”期间,东至经开区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聚焦产出效益,实行落户项目亩均投入产出约束制度,重点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求差、找点、补链”,制定招商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建立重大项目落地审查制度。五年来引进博纳化学、泰福制药、德川化学等重大招商项目68个,其中长三角优质项目49个;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0个,投资80亿元。
如今,穿行于东至经开区,郁郁葱葱、满目美景的长江之畔,一个个新上项目落地开工、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随处可见繁忙奋战的建设场景,蓬勃的创业热土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华章。
打好服务“组合拳”
在安徽尖峰北卡药业有限公司二期建设工地,搅拌机、挖掘机、渣土车等大型机械正马力全开。
安徽尖峰北卡药业有限公司是上海北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一期项目总投资1.5亿元,已建成1200吨/年氟嗪羧酸系列沙星类药物原料生产线及配套安全环保系统。一期项目投产后实现产值6亿元,税收800万。
为攻克癌症靶向治疗药物难题,加速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2018年9月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院”。研究院依托尖峰药业三个院士专家和四个博士后工作站的技术力量支持,并与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市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近年来,东至经开区大力统筹推进招商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深入实施“四送一服”精准服务,当好企业“参谋官”、“店小二”。
通过创新帮办服务模式,坚持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强化环境服务出生产力的意识。严格按照《东至经开区产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要素、环境容量指标、过桥资金和人才引进等工作,形成围着企业转,跟着项目跑的新气象。坚持开展“四送一服”,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推动项目审批流程再优化、环节再精简、时限再压缩,积极营造亲商、富商、和商的良好氛围。
为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整治工作,东至经开区全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五年来共实施47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其中,香苑大道路网、东二环高速连接线等项目竣工,530国道、产业大道(梅山小区段)等项目开工,畅通了园区交通动脉,封闭化管理逐步实现。35KV泰合森双回线路改造工程竣工,广信农化110KV输变电工程、红太阳35KV、10KV供电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园区电网线路不断完善。2017梅山安置房项目、河沟治理提升工程、东二环绿化工程等项目完工,铁水联运、污水处理厂二期、梅山安置房二期项目稳步推进。
培育“绿色动能”
在东至经开区的安徽龙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多聚磷酸车间,区域环境监督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尾气风机的螺丝松动,立刻向公司环境监督长制办公室汇报,五分钟后,公司检修人员来到现场,问题当场得到有效处理。
“通过环境监督长制的运行,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掉隐患。如果说没有这种机制,后面可能就会发生尾气跑冒滴漏现象,造成环境污染。”安徽龙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监督长制办公室负责人钟胜华介绍道。
通过在园区试点推行环境专项监督长制,东至经开区建立开发区、企业、车间码头(污染防治设施装置区)三级“环境专项监督长”责任体系,切实把环境监督责任传导到车间、到班组、到一线,形成“一企一档、一问一策”的管理模式和闭环整改销号制度,初步实现问题发现及时、预警溯源精准、分析研判科学、整改销号闭环、案件查办高效的工作格局,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生产一线。
截至目前,东至经开区下发企业环境问题整改交办单16份、反馈问题61个,整改销号50个。各企业环境监督员巡查发现问题95个,即知即改92个,有力地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有效巩固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
五年来,东至经开区牢牢守住安全环保红线底线,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日承诺公告,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深入排查化工园区安全风险,实现整体安全风险可控;打造智慧安监系统平台,实现传统安全监管模式到智能化安全监管模式的转变;不断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不断增强综合应急响应能力。
逐梦新时代,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化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东至经开区积累的平台优势将有利于长三角区域化工产业转移。面对国内化工行业发展形势,东至经开区将依靠自身优势,在稳定经济增长、抓好项目建设、扩大开放招商、推进“二次创业”等方面着重发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