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陵阳古镇》贵池区永明小学405班 章文涛
2.《百荷公园》贵池区实验小学204班 叶文修
3.绘画《桂林山水》贵池区百荷小学202班 杜思怡
4.《富贵竹》贵池区月亮湖小学306班 李紫涵
5.《橘子》青阳县第三小学307班 高鑫怡
6.《我的围棋梦》东至县至德小学404班 邹星扬
7.绘画《江南水乡》青阳县蓉城镇第一小学303班 程舒蔓
8.《体验五感》贵池区城关小学505班 金毅成
9.《我的爷爷》贵池区秋浦小学306班 涂若奕
10.《发扬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东至县至德小学408班 肖安慧
11.《日落》东至县至德小学510班 曹雨贝
12.《家乡的池塘》贵池区永明小学405班 曹思琪
13.绘画《滑板少年》贵池区月亮湖小学405班 周燊宇
14.《缕缕书香伴成长》东至县建德小学506班 张书涵
15.绘画《海滨小城》贵池区杏花村小学403班 高宁宁
16.《我的“变色龙”妈妈》青阳县第三小学407班 胡雨馨
17.《福建土楼》贵池区永明小学503班 吴州
01
陵阳古镇
贵池区永明小学405班 章文涛
指导老师:程培
在九华山脚下,有座鲜为人知的千年古镇,它就是陵阳古镇。
南流河由西向东穿镇而过,清晨的陵阳古镇被南流河边洗衣服的敲打声唤醒。走在陵阳古镇的老街上,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民居和光滑的石板路面仿佛在诉说着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繁华。
南流河上有座古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桥身全部由大块青石砌成,石缝间满是杂草和苔藓,使整座桥看起来沧桑而又古朴。
每逢传统节日,南流河上都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人流涌动,热闹非凡。老街还有一棵百年老树——枫杨,树干很粗,四五人才能合抱,巨大的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伸展的枝条占了河面三分之二,它得经历多少风雨,才能长成今天的模样。
陵阳古镇除了古韵十足外,还有令人垂涎的地道美食,其中陵阳一品锅最具特色,以五花肉、豆腐、豆干、粉丝、干豆角、干竹笋、黄花菜、糯米圆子为主要原料,鲜香味浓、美味可口,凡吃过的游客都赞不绝口。
伫立在南流桥上,蓝天白云下,远处的青山、脚下的古桥、河边的古树、斑驳的老屋倒映在清澈的南流河中,宛如大师笔下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02
百荷公园
贵池区实验小学204班 叶文修
指导老师:程逸群
我的家乡池州是一个生态环境很好的城市,这里有风景优美的平天湖、绿树成荫的齐山、千年诗村杏花村……而我却最喜欢名气不那么大的百荷公园。
百荷公园里有一个不大的人工湖,四周柳树环绕,一座石桥将湖面分成两半,湖水绿得像一块翡翠。走在公园的拱桥或回廊上,春天可观“万条垂下绿丝绦”,夏日可赏“映日荷花别样红”,百荷公园就因那一池荷花而得名。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照亮天空,梦幻般的音乐喷泉表演便吸引来大批市民驻足观赏。
百牙塔矗立在公园北部的山顶,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了。离塔不远处是姚依林爷爷的铜像,它们共同见证了池州日新月异的发展。百牙山的南边是一大片草坪,春秋时节,人们在这里露营、野餐,度过快乐的休闲时光。
山脚下有一个大型儿童乐园,每逢周末,小朋友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我和妹妹最喜欢去沙池玩沙,用小铲子修城堡,挖隧道,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
百荷公园真是一个老少皆宜、四季怡人的休闲好去处。
03
绘画《桂林山水》
贵池区百荷小学202班 杜思怡
指导老师:陈琴
04
富贵竹
贵池区月亮湖小学306班 李紫涵
指导老师:何秀芳
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人喜欢千姿百态的玫瑰花,有人喜欢五彩缤纷的菊花,而我却独爱那盆平平无奇的富贵竹。
富贵竹的叶片是椭圆形的,颜色深浅不一,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的,长一段时间之后,就变成了深绿色。富贵竹不仅看起来油亮亮的,摸上去也如锦缎般丝滑。从上往下看,最上面的3片叶子包着一颗新芽,宛如守护一个娇小的婴儿。
富贵竹的茎又细又直,根却又浓又密,犹如老爷爷的长胡子。富贵竹的生命力极强,竹身虽细,但只要有水,就能长得郁郁葱葱。
富贵竹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四季常绿,给人美的享受。
05
橘子
青阳县第三小学307班高鑫怡
指导老师:周艳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深秋初冬是橘子丰收的季节。橙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像一盏盏欢庆的灯笼。
橘子身穿橙黄色外衣,外皮很粗糙,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圆点,像饱经风霜的老者。剥开橘皮,一股清香直冲脑门,让人神清气爽,果肉宛如盛开的荷花在眼前绽放。掰开橘瓣,放进嘴里,一股酸甜的味道在口腔激荡,让人吃一个想吃两个,吃两个想吃三个。
橘子不仅好吃,还有“维C之王”的美称,橘皮加工成陈皮,还有清咽利嗓的功效。
我喜欢吃橘子,更爱果实累累的秋天。
06
我的围棋梦
东至县至德小学404班 邹星扬
指导老师:张会琴
我是一个热爱围棋的少年,常常梦想成为像柯洁那样的围棋高手。
今年假期,我参加了在衢州举办的为期20天的培训班。每天早上7点起床,吃完早饭开始上课。老师在讲解各种定式之余,还对我们下的棋局进行复盘评述,告诉我们的得失及正确下法。老师还发给我们每人一本死活题书,要求大家每天必须解22道死活题。起初解死活题的时候,我绞尽脑汁依然无计可施,只能默默记忆老师公布的正确答案。慢慢的,我解死活题的正确率逐步上升,获得的奖金也越来越高。
分班的时候,我以五胜五负的平庸成绩被分到中级班。随着我上课认真听讲,反复演练解死活题,我的棋技很快有了长足进步,下棋也更专注了,经常想出棋局中的点睛之手。经过不懈努力,几天之后,我便被提升到高级班。
我追梦的路还很长,也许很难达到像柯洁那样的顶尖围棋高手水平,但是我坚信,只要一直努力、坚持,总有一天我会破茧成蝶。
07
绘画《江南水乡》
青阳县蓉城镇第一小学303班 程舒蔓
指导老师:李春保
08
体验五感
贵池区城关小学505班 金毅成
指导老师:方琴
有人说:“人的五感,在其中一个感官关闭之后,剩下的四个感官就会变得更加灵敏。”为了亲身体会这一现象,我报名参加了“去大自然体验五感”的活动。
上午九点半,我准时到达集合地点——杏花村。活动开始之前,老师没有向我们传递任何信息,而是让我们先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个人在眼睛被眼罩蒙上的情况下,如何用身体的其他感官找到事先设置的路标,并顺着路标到达指定地点。
我按照老师的指引,往前一点一点挪动,终于踩上一个硬邦邦且绵延不绝的东西。老师告诉我:“你只要顺着它一直往前走就可以了。”于是我按照老师说的继续前行,在此期间,我真切感受到“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感觉。不一会儿,“路标”到了尽头,我却意犹未尽。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一片灌木丛,并随手从树上摘下一颗红色果实,用纸擦了擦问道:“谁想尝尝这个?”我第一个举手示意。当我将果实放入嘴里慢慢咀嚼,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我忍不住又摘了一颗品尝,其他同学忍不住也纷纷效仿起来。
就这样,我们有说有笑地在大自然游戏互动、体验五感,很快就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09
我的爷爷
贵池区秋浦小学306班 涂若奕
指导老师:鲍美玲
我的爷爷今年60多岁了,身材消瘦,戴一副眼镜。他对我表示亲热的方式很特别,就是用胡子扎我的脸,每次都扎得我哇哇大叫。
爷爷的爱好十分广泛,乒乓球、自行车、书法、围棋、摄影、看书、游泳等,所以他的退休生活非常充实。
我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到小区的乒乓球室打球,可那时的我不会打球,只能站在球台旁,用手扔球跟爷爷玩。现在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灵活了,远动项目也从打乒乓球向骑自行车和散步转换。
爷爷特别喜欢旅行,每年都会带着奶奶自驾出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几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今年暑假,爷爷还特意带我去了海边,我第一次欣赏到日照、青岛、威海、连云港等不同城市的海上风光。
爷爷每次旅行前,都要在手机上找攻略,尤其关注哪里风景好,哪里适合拍照。爷爷还买了一本有关摄影的书籍,爷爷的摄影水平也随着旅行次数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他这种钻研精神,值得我一生去学习。
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位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善于学习的可爱又可敬的老人。
10
发扬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东至县至德小学408班 肖安慧
指导老师:戴和枝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参观木塔红军纪念馆,希望籍此让我了解家乡发生的红色故事,学习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木塔红军纪念馆位于木塔乡荣兴村,于2018年底开始筹建,2019年“七一”前夕竣工。纪念馆设计为首尾两厅和红色土地风雷激荡、红色军队烽火征程、红色政权旗帜高扬、红色基因绵延传承四大主题展厅。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构建不同主题间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的红色时空。
进入纪念馆大厅,就看到三尊伟人雕像,他们分别是方志敏、粟裕、寻淮洲。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他们曾经领导木塔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馆内以沙盘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部队第一阶段的征程。大厅滚动播出关于东至红色记忆的短视频,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作为序厅总结: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第一展厅是红色土地风雷激荡,主要展示木塔地区早期的中共组织及其领导的农民暴动;第二展厅是红色军队烽火征程,主要展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动背景、行军路线、黎痕驻扎始末;第三展厅是红色政权旗帜高扬,展示木塔这块土地上建立的红色政权;第四展厅是红色基因绵延传承,集中展现了“黎痕精神”,即以“一心跟党走”为核心,以“红心向党、矢志不渝、顾全大局、不畏艰苦”为深刻内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当年先烈使用过的武器和留存下来的珍贵历史文物。在一个个场景雕像前,聆听着英雄事迹,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岁月。
壮士已故,英灵长存。寻访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就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精神。我辈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发扬革命先辈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发光发热,于新征程阔步前行。
11
日落
东至县至德小学510班 曹雨贝
指导老师:胡洁琼
夕阳缓缓西沉,我站在楼顶欣赏着日落景象。
起初,天空还是明亮的青蓝色,一块块云朵松软洁白,好似棉絮飘浮在空中。渐渐的,天空晕染成鹅黄色,淡淡的黄色在慢慢渗透,待那黄色充分散开,天空就变成了亮橙色。在阳光照射下,橙色云朵如同镶了一道金边,美丽极了。
过了一会儿,整片天空都红了,云也变成了火烧云。太阳加快了下坠的速度,天空慢慢变成了紫红色。不一会儿,太阳就彻底消失在天际,天色愈发暗淡下来,紫红色也变成了黑灰色。日落犹如昙花一现,却变幻莫测,充满神秘色彩。
大自然是位杰出的艺术家,随手一挥便是一幅壮美的画卷。
12
家乡的池塘
贵池区永明小学405班 曹思琪
指导老师:程培
老家的门前有一个小池塘,每年暑假回老家时,我最喜欢去那里玩耍。
夏季,池塘里长满荷叶,它们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又像一把把撑开的伞,据说鲁班就是受荷叶启发而发明了伞。粉红色的荷花竞相开放,它们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全绽开了,连中间的莲蓬也露出来了;有的半开半闭,一副害羞的模样;有的含苞待放,像是插在水中的画笔。
微风吹过,捎来阵阵清香,引得蜻蜓和蜜蜂携手而来。蜻蜓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勤劳的蜜蜂在花间不停穿梭,一边和蜻蜓对话,一边忙着采蜜。一群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仿佛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不甘寂寞的青蛙匍匐在荷叶上,不时发出清脆的蛙鸣。我和小伙伴们喜欢来这里打水漂,随着薄薄的石块在水面飞速向前,激起一串串水花,有时还会惊扰觅食的野鸭,扑棱棱扇动着翅膀躲远。
家乡的池塘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还让我的童年记忆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13
绘画《滑板少年》
贵池区月亮湖小学405班 周燊宇
指导老师:王超
14
缕缕书香伴成长
东至县建德小学506班 张书涵
指导老师:徐文琴
从小,爷爷就教育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可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后来,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渐渐明白了爷爷说的话。
记得我5岁那年,爷爷就开始教我背诵《唐诗三百首》,优美的诗句让我流连其间。自此以后,我便爱上了读书,从《山海经》《希腊神话》《十万个为什么》到《满分作文》《优秀作文选》等,各种各样的书籍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
有一次,我正躲在书房里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只听“咣当”一声巨响,我抬头一看,门被打开了,奶奶气冲冲地吼道:“大家都在等你吃饭,我喊了你半天,嗓子都喊破了,你也不答应,原来是躲在这里看小说。快下去吃饭,饭菜都凉了。”在奶奶的一再催促下,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书,跟着奶奶下了楼。爷爷打趣道:“你奶奶刚才在楼下足足喊了你十来分钟,那声音震天动地,天上的神仙恐怕都被惊醒了。”
“叮铃铃”,放学了,我手捧书籍,靠着路边的树看书,看到精彩处,还情不自禁地傻笑起来。“小书虫,几点了,还想不想回家了?”原来是接我的爷爷早就在身旁等着我了。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我喜欢徜徉在书香里,沉醉在读书的快乐中。
15
绘画《海滨小城》
贵池区杏花村小学403班 高宁宁
指导老师:王鞠爱
16
我的“变色龙”妈妈
青阳县第三小学407班 胡雨馨
指导老师:张文丽
我的妈妈像一只“变色龙”,她有时候很温柔,有时候又很严厉。
每天放学时,妈妈都笑容满面,俨然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回家以后也是好吃好喝的提前准备好,让我倍感温暖。但是到了检查作业环节,她则是要求严格,一个地方都不会轻易放过,一会儿说我计算马虎,一会儿说我字写得不够端正,一会儿又说我作文写得敷衍……
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强调:“牙膏挤多点,刷重一点儿,必须刷够3分钟……”
当然,妈妈也不是蛮横无理之人,当我英语连续考了好几个100分时,妈妈会高兴地放下手里的工作,摸摸我的头,对我提出的奖励要求全盘答应。有一次,我数学只考了80多分,妈妈不但没批评我,还语重心长地鼓励我:“没事儿,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考好就行。”
这就是我的变色龙妈妈,让我既爱又怕的妈妈。
17
福建土楼
贵池区永明小学503班 吴州
指导老师:姚大文
听说福建漳州的一些村落有保存完好的土楼群,历史悠久,非常壮观。暑假期间,我们便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客家土楼。
一大早,我们便坐上大巴车。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福建土楼的基本情况:土楼居住的是客家人,相传在几百年前,河南洛阳的部分难民流落到此,为了抵御外敌和土匪入侵,他们修建起了土楼。一座土楼居住着一个家族,相当于一个村落。听完导游的介绍,我对土楼更加好奇了。
上午,我们抵达南靖云水谣景区。首先参观怀远楼,怀远楼由兄弟二人出资修建,有怀念远方亲人和志向远大之意。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和贵楼,这栋楼建在沼泽之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下午,我们辗转来到永定土楼景区。这里的承启楼被誉为土楼王,不仅历史最悠久,曾经居住的人也最多,有500余户共2000多人,现在仍有500多人居住于此。经过岁月和风雨的侵蚀,它的墙皮已然脱落,露出内里黄土。承启楼设计精妙,外高内低,环环相扣。第一圈是主楼,第二圈是待客的,第三圈是学堂,第四圈是厅堂。为了防止外敌入侵,整栋土楼只设一扇大门。
福建土楼处处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其恢宏的格局令人震撼,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生活方式也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