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小记者专刊(2023.06.19)

1.《汉字的魅力》贵池区杏花村小学506班 刘辰涵
2.《开心“六一”》青阳县第三小学508班 宁彦
3.绘画《荷》东至县至德小学301班 沈妍冰
4.《芜湖古城》贵池区城西小学205班 吴亦语
5.《读书伴我成长》贵池区永明小学501班 张雨涵
6.绘画《初夏》贵池区百荷小学501班 何云昕
7.《百牙塔》贵池区城关小学511班 余天琦
8.绘画《花卉》东至县实验小学新校区305班 高睿
9.《校园飘香四溢》贵池区秋浦小学501班 姚秋实
10.《美妙的阅读》东至县实验小学新校区303班 檀雨墨
11.绘画《戏剧人物》贵池区城关小学404班 钱妙涵
12.《瓷都一日游》东至县至德小学302班 唐昕怡
13.《摘桑葚》贵池区永明小学501班 王邦睿
14.绘画《美人鱼》石台县实验小学203班 陈诗语
15.《国宝大熊猫》东至县张溪镇中心小学303班 刘一诺
16.《游西湖》贵池区城关小学406班 洪钰涵
17.《家乡的李子》石台县实验小学201班 石煊然

01
汉字的魅力
贵池区杏花村小学506班 刘辰涵
指导老师:焦杨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这句话是赞颂博大精深的汉字,它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见证,是中华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并不是刻板的符号,它被赋予了生命与活力,它就像一个个意义丰富的精灵,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风韵。汉字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了解汉字文化与历史,并为使用汉字而自豪。

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六千余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逐步演变。其中,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古人用刀刻在兽骨和龟甲上,具有很强的象形意味;金文是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小篆是最早的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由秦国在全国推行;隶书通用于两汉,笔画逐渐成为直笔或方笔,便于书写;楷书行于魏晋时期,字形方正、笔画规整,一直通用至今。

“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当《生僻字》这首歌流行开来,歌词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生僻汉字,让人们一下子领略到汉字的巨大魅力……

02
开心“六一”
青阳县第三小学508班 宁彦
指导老师:陈立春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这一天,校园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今年也不例外,老师组织了一场美食节,我们班做的是芋圆水果捞,光听名字就很美味,大家都好期待呀!

上午,我们耐着性子上课,到了下午,班级里就沸腾起来了。同学们刚布置完教室,家长们就来帮忙了,切水果的切水果,拿东西的拿东西,一片繁忙景象。我们就像一群冲出樊笼的小鸟,跑的跑、跳的跳、叫的叫。不一会,家长们就把水果、芋圆、烧仙草等材料摆放好了。

老师给我们分发了一次性小桶、小勺子,让我们开始制作芋圆水果捞。家长先往我们的小桶里倒上椰汁,然后把西瓜、火龙果、芋圆、哈密瓜、烧仙草依次放进小桶。我小心翼翼地端着芋圆水果捞走回座位,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甜甜的、清爽多汁,好吃到无法形容。

我原以为快乐到下午就结束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后面。放学回家后,妈妈又送给我一捧果冻花束,晶莹剔透的果冻配上耀眼的灯光,外面包着橙色卡纸,还打了一个大大的蕾丝蝴蝶结,真是太美了!我太幸福了!

03
绘画《荷》
东至县至德小学301班 沈妍冰
指导老师:郑根华

04
芜湖古城
贵池区城西小学205班 吴亦语
指导老师:吕盛明

“五一”假期,我随爸爸去了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坐落在青弋江北岸,是芜湖的特色商业街,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有花街、南门湾、南正街等景点。古城最南面有一个广场,广场边有座城门,叫长虹门,穿过城门就是古街,街两边的房子古色古香、鳞次栉比,非常热闹。

古城大多为徽派建筑,开有各色商店,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小吃街了。刚踏进小吃街,香气便扑鼻而来,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奶香四溢的热奶宝、各种口味的冰淇淋,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美食,光看看就让人直咽口水了。这里游客如云,商铺老板个个忙得团团转,一边嘴不停地吆喝着招揽生意,一边手不停地制作美食。顾客有的讨价还价,有的排队等候,有的左顾右盼,整个小吃街热闹非凡。

我和爸爸穿过人群,看见一家烧烤店,里面坐满了人,看来味道不错。爸爸带我走进店内,一看菜单全是我爱吃的,内心一阵窃喜。“我要土豆片、火腿肠、面筋、羊肉串……”不一会儿,香气扑鼻的各种串就烤好了,老板热情地端到桌前,我迫不及待地左手一串右手一串,吃得满嘴流油。

品尝完美食,爸爸又带我去逛汉服店。店里的汉服可真漂亮啊,我一眼就看中了一件嫩黄色绣着小花的汉服,美滋滋地试了试,大家都夸我穿上像个小仙女,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芜湖古城之旅已经结束,但这座有文化底蕴,兼具历史和现代之美的古城一直在我的心里萦绕不去。

05
读书伴我成长
贵池区永明小学501班 张雨涵
指导老师:何燕

读书,让我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读书,帮我埋下求知的种子;读书,助我孕育成功的果实。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成才。”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得到无穷的乐趣,收获丰富的知识。读《三国演义》,我仿佛看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斗争,体会到社会矛盾激化;读《走过两个月亮》,我被萨拉一路讲的故事所感动,听得牵肠挂肚、浮想联翩;读《俗世奇人》,我了解到各种人的性格特点,感受到天津的风土人情……

一次语文考试中,一道阅读题便是我在课外书上看过的,我扫视几遍,胸有成竹地写下答案。齐奥尔斯夫虽然耳聋,但他通过自学,取得了星际航行理论研究的巨大成果,被人们尊称为“宇宙之父”,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书籍是人类的导师,读书是智慧的源泉。

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五花八门的书籍带给我各种各样的满足,也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宽广无边。书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诲人不倦地传授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06
绘画《初夏》
贵池区百荷小学501班 何云昕
指导老师:王丽

07
百牙塔
贵池区城关小学511班 余天琦
指导老师:程新

池州有两座著名古塔,一座百牙塔、一座清溪塔。

百牙塔位于池州市区的百牙山上,由1538年池州知府陆冈牵头、民间捐资兴建,目的是“取地理补短益年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该塔属楼阁式砖塔,7层6角楼,高34.3米,平面呈六边形。从青砖铺设的地面步入塔内,仰首向上望,如同一口倒扣的锅,给人玲珑秀巧的美感。

关于百牙塔,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有师徒二人都是建筑高手,约定各自在池州建一座塔,由百姓评比。徒弟选择了地势高的百牙山,而师傅为了让更多往来于长江的人看到他的杰作,便选择了清溪河汇入长江口的一块平地。到了约定时间,师徒二人的宝塔相继建好。百姓前来围观,大家争相评论。徒弟建的塔依山傍水、秀巧玲珑;师傅建的塔远离城郭、略显凋零。最后,大家一致把赞许的目光投向徒弟,他也因此获得奖励——两块分别刻有“灵”和“塔”二字的方形石墩,这两块石墩至今还保留在百牙塔基上,字迹清晰可见。

清代章骏飞的《百牙荷风》诗云:“传说当年胜,琳宫开百牙。有山皆净土,无沼不荷花。淡淡吹香细,亭亭拂露斜。记将题壁处,早晚拭笼纱。”由此,“百牙荷风”成为古池州十景之一,如今成为广大市民休憩游览的胜地。

08
绘画《花卉》
东至县实验小学新校区305班 高睿
指导老师:王韦

09
校园飘香四溢
贵池区秋浦小学501班 姚秋实
指导老师:王美娟

初夏时节的秋浦小学校园香气四溢、美不胜收。

早晨来到校门前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教学楼——雨润楼,楼顶好像是一本翻开倒置的图书,书下藏着时钟造型的窗户,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继续往前走,教学楼里传来琅琅读书声,让人神清气爽。此时的校园处处飘荡着书本的幽香。

“老师早!”“老师再见!”上学、放学时候的校门口,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礼貌用语。“一二一,一二一……”听,那口号喊得多么响亮,犹如洪钟一般;看,那队伍排得多么整齐,就像仪仗队一样,这是我们正在进行路队比赛。秋浦小学作为池州市文明校园,师生的一言一行中都散发着文明的香气。

穿过人流,来到荷风楼,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这是金银花香。驻足呼吸,有一种淡香若隐若现,那是樟树花香。我闻了,觉得心旷神怡;风尝了,仿佛忘记了行走的步伐。

当我走进教室时,不远处传来美妙的校歌声:“草青青、路长长,清溪拂柳依学堂……”书香、文明香、花香交织的校园是我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10
美妙的阅读
东至县实验小学新校区303班 檀雨墨
指导老师:邓英

书是快乐的源泉,是知识的海洋,是梦想的翅膀。我爱读书,如痴如醉,书中主人公的命运总是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为他欢喜为他忧。

《海底两万里》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它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在我面前展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有时将我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感受未知的地理风貌;有时将我带入险恶的现场,感受惊心动魄。

《海底两万里》为十九世纪的作家所写,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它的惊人之处在于想象大胆,知识丰富,包含了地理、历史、地质等诸多学科知识。书中所写故事在今天或许不足为奇,但在那个连电灯都没有的年代,塑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兰可夫探照灯,作品中的科学幻想如今都得以实现。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使作品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阅读是美妙的,这本书让我受益无穷,不仅让我领略了海底世界的瑰丽神奇,也激发了我的想象,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更让我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11
绘画《戏剧人物》
贵池区城关小学404班 钱妙涵
指导老师:李娜

12
瓷都一日游
东至县至德小学302班 唐昕怡
指导老师:戴的凤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瓷都”的美誉。周末,我们来到这座名城开启期盼已久的写生之旅,有幸一睹景德镇陶瓷的魅力。

一入景德镇市,我们便大为震惊,随处都是陶瓷,就连道路两旁的电线杆都是陶瓷制成的,并且是青花瓷。我默默地想,这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古窑民俗”博览区,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是历代古窑展示区,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线。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陶艺师傅制作陶瓷的全过程。

写生的地方充满古韵,仿佛处处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写生完毕,我们拍照留念,前往下一个景点。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一个大池塘前,几十条锦鲤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有白有黑,有的背上像开着灿烂的红花。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一边闲逛一边聊天,很快就到了返程时间。在离开之际,老师给我们颁发了奖励证书,并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13
摘桑葚
贵池区永明小学501班 王邦睿
指导老师:何燕

初夏,一个暖和的上午,好朋友小明约我去齐山后山采桑叶、摘桑葚。我心里乐开了花,拿了一只篮子就出发了。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齐山后山。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去寻找桑树。小明一马当先,冲进了树林,我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我们东看看,西望望,一路蹦蹦跳跳地前进。走了一段路后,我们眼前一亮,一棵不算高大的桑树枝叶茂盛,枝干上挂满一串串沉甸甸的桑果,好像彩灯挂满枝头。

新鲜的桑果让人垂涎欲滴,很多人在采摘。只见他们伸手轻轻一碰,紫黑发亮的桑葚就落在了篮子里。我们四处张望,发现不远处掉落一地桑葚,我俩不约而同走近一看,又是一棵桑树。这棵桑树树身高大、树根粗壮、枝干遒劲、桑叶绿油油的。尚未成熟的桑葚绿得像翡翠,躲在叶子下面和阳光捉迷藏;红色的桑葚在太阳的照射下亮晶晶的,像一颗颗红宝石。我找到一颗又大又紫的桑葚,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牙齿刚刚咬破外皮,桑葚的汁液瞬间爆出,浸润着我的味蕾,甜而不腻。

我们采了许多桑叶和桑葚,桑叶碧绿肥大,桑葚颗颗饱满。我们边走边吃,快乐就像涟漪在心中荡漾开来……

14
绘画《美人鱼》
石台县实验小学203班 陈诗语
指导老师:胡俊杰

15
国宝大熊猫
东至县张溪镇中心小学303班 刘一诺
指导老师:张小末

“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没错,这就是人见人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既是“活化石”,又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的祖先大约生活在距今约八百万年以前,与它同期生存的动物几乎都灭绝了,而它却活了下来,并且保留古老特征,所以被称为“活化石”。说大熊猫是国宝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全世界的大熊猫仅剩一千只左右,如果不好好培育和保护,它也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大熊猫的样貌十分可爱,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两只黑耳朵,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像两颗黑宝石,黑黑的眼圈仿佛戴了一副墨镜,好像不知熬了多少夜。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很特别,别看它很活泼,实则并不擅长交际,是独来独往的动物。它还是个懒虫,一天中除了吃饭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大熊猫其实是肉食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才逐渐以竹类为主要食物。

大熊猫是样子呆萌可爱、种群极度稀少的生灵,我们有责任保护它们,让它们继续在这蓝色星球生存下去。

16
游西湖
贵池区城关小学406班 洪钰涵
指导老师:林叶青

日前,爸爸带我来到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游览了一番。

进入西湖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桥,这就是著名的断桥。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有几座小山,错落有致,景色很美。古人之所以把这座没有断的桥叫作“断桥”,是因为下雪后远远地看这座桥,向阳的一面因光照充足,积雪很快融化,而背阳的一面因光照不足,积雪很难消融,远远看去,桥像断了一样,这也是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的由来。时值盛夏,欣赏不了雪景,唯有几艘小船从桥下划过,微风吹过,把船公的歌声和游客的笑声送得很远很远。

离断桥不远处便是雷峰塔,塔楼高耸入云。相传,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相识相爱,最终白娘子还是被无情的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顺着雷峰塔往前走,便是著名的“三潭映月”,三座石塔呈三足鼎立状立于湖中。夜晚,在塔中点燃灯,由于光的折射,湖面仿佛倒映出大大小小的月亮,“三潭映月”便由此得名。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景色很美,人文故事很多,它永远是人们心中亮丽的风景线。

17
家乡的李子
石台县实验小学201班石煊然
指导老师:徐静

我的家乡在石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不仅是个适合旅游的好地方,还盛产水果,有奶油味的草莓、酸甜可口的桑葚、甘甜爽口的桃子……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个大多汁、酸酸甜甜的李子。

三月花香飘十里,六月李熟漫山红。每年六月,婆婆就会带着我去摘李子。满树的李子压弯了树枝,李子的形状好像缩小版的苹果,没成熟的李子是青色的,咬一口,硬邦邦的,又苦又涩;成熟的李子黄中透红、果大皮薄、酸甜可口,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健胃消食,深受人们的喜爱。我跳起来摘下一颗李子,咬上一口,软软的,甜中带着一点酸,汁水像清泉一样流进嘴里。我闭上眼睛,尽情享受着美味……

上一篇

池州小记者作文选登(2023.06.21)

下一篇

池州小记者作文选登(2023.06.22)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排行榜

    抱歉,30天内未发布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