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东至县追求“量变”到“质变”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近年来,东至县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量变”带动“质变”,走出了一条创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2016年,东至县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获国土资源部表彰和奖励用地指标500亩。2017年,作为安徽省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秩序、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方面受督查激励5个市县之一,获得国务院奖励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
一是强化闲置低效用地清理。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知》要求,对监管发现的疑似闲置土地认真开展清理。2013年以来,全县共计处置闲置土地147宗,面积6625亩,其中无偿收回59宗,面积3036亩;协商收回25宗,面积959亩;延长动工开发期限63宗,面积2630亩;二是强化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出台《东至县国有建设用地供后管理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国有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申报和国有建设项目开竣工出让合同履约情况验收申请制度,形成了检查、告知、验收、查处一整套完善的土地供后监管体系;三是调整优化用地开发布局。在县城区和重点乡镇积极探索立体空间开发模式,倡导高层、小高层以及多层标准化厂房开发建设,大力开发地下停车场和中心区地下空间,努力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开发利用。近年来,县城区共开发高层和小高层建筑41万平方米,建设地下公共车库23万平方米,出让商业地下空间使用权近3万平方米,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近33万平方米。

大力实施增减挂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将符合条件的废弃旧宅基地、无功能建筑等农村建设用地纳入增减挂钩拆旧区范围进行拆旧复垦,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愿,合理安排农村建新,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改变了部分村庄“脏、乱、差”的现状,助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破解了舜城新区、东至经开区等重点项目用地瓶颈,保障县域经济发展。
自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以来,共申报22个批次3780亩,其中经省政府下达实施规划批复12个批次2057亩,已全部完成复垦并通过市级验收;正在申报10个批次1723亩,已通过市级审查。

保障农民合法产权服务农村“三变”改革

为深入贯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序、规范、稳妥地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保障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东至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了涉及全县15个乡镇251个村居3465个村民组,约13.5万宗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确权颁证任务。
一、及早部署,强力推进。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2019年11月启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以来,按照同抓共进的工作思路,一是通过多轮基层调研座谈,基本查清了该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确权登记面临的问题,为后续指导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集合优化项目运作模式,根据县域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中心所管辖区域等实际情况,合理布设了4项目作业标段,同时对各标段工作任务进行了拆并整合,运用技术服务牵头模式,强化各作业单位间的协同配合,切实保障了工作执行力。2020年3月底,该局完成了项目技术单位公开招标选定工作。2020年4月29日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达了《关于印发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至此,该县房地一体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二、分级动员,强化宣传。东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于5月9日召开了全县房地一体工作动员会,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本次会议共发放《通告》300份、《工作手册》700份、《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5万份,至5月22日全县15个乡镇已按照工作部署,完成了本级动员组织工作。
三、提升技术,保障精度。该县房地一体项目4个标段技术单位均已完成项目部组建、人员配置和进场施工任务要求。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及人工测绘的方式进行工作底图数据采集,目前已开展了9个乡镇58个村的外业测绘和内业建模成图工作。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全面查清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底数,采取积极灵活的方式完成权属调查,积极化解疑难问题,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提升不动产登记水平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围绕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提升不动产登记水平。据统计,东至县自2015年11月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30449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9146份,办理查询约20000余次,查(解)封1018件。一是深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设立税务、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整合工作流程,实现不动产登记和应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使涉及应税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了一站式办理,让老百姓少跑路,办证更省心。为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税务、不动产部门已解决信息共享的技术难点,现已进入网络调试、系统软件测试阶段。二是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安徽政务网上构建网上不动产登记大厅,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线上统一申请、联网审核、网上反馈、现场核验、一次办结。提供线上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服务,线下自助查询服务。同时在相关银行设置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一站式”服务。提供微信预约、进度查询、证书证明免费邮寄等3项服务举措,利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技术手段推动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优化审核制度,精简审核环节。相关联的登记业务,符合条件的,一并受理与审核。将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缴费、领证环节优化合并,一般登记对外环节减少至2个,办结时限缩短在3个工作日内(其中涉及生产制造企业和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查询、查(解)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并制定各类登记受理清单、所需材料及流程,并向社会公开。四是以人为本,开展特色服务。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主动为不能提供继承公证书的申请人完善相关不动产权继承登记相关材料。共办理未公证的不动产权继承登记57件,为继承登记申请人节约公证费约17万元。在办证高峰期,主动开展延时服务、提前服务、预约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众和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并提供上门服务,共开展各项便民服务累计约50余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东至县始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三美东至”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该县矿山修复总面积约130.77公顷,已投入资金2958.75万元。
一是完成9家关闭矿山修复项目,总治理面积75.42公顷,投入资金1895.97万元。二是完成东至县香隅镇牛矶村张公矶采石厂省级矿山修复补助项目,治理面积5.56公顷,投入资金122.84万元。三是督促各生产矿山落实“二合一”方案的治理计划,截止目前,总治理面积38.16公顷,投入资金779.94万元。四是2019年完成香隅段牛矶废弃码头等5家长江沿线10公里范围内废弃矿山修复项目,总治理面积11.63公顷,投入资金160万元;2020年全力推进尧渡面山等4家废弃矿山修复项目,治理总面积48.4公顷,计划总投资9751.55万元。

东至县坚定不移走绿色矿山发展道路、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贯彻落实“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决策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矿山综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通过动员发动、政策宣传和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各矿山企业转变思想,积极主动申请创建,该县亿瑞矿业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率先通过市级审查,并成为全市第一家露天开采市级绿色矿山企业。截至目前,全县持证矿山13家,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2家、市级“绿色矿山5家,剩余未创建或未达标绿色矿山的一律不得生产。
走入东至县绿色矿山,矿区绿树成荫,矿石在封闭大棚内破碎筛分,柏油路面干净整洁,车辆运输均进行冲洗确保一尘不染,雾炮机、布袋收尘装置、洒水车等各项除尘抑尘设备应有尽有;同时各企业又因矿制宜:地下运输廊道、矿产品储藏筒库、矿山水洗线、矿产品深加工设备,矿山各有特色。
在自然和经济的和谐共处的前提下,该县矿山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获得了老百姓的赞赏,真正实现了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企业社区和谐化。
下一步,该县将积极谋划矿业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矿山发展道路,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并进,打造一片绿意盎然的矿山群貌。

 

本文由 池州小记者 作者:池州日报 广告部 发表,其版权均为 池州小记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池州小记者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