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如何感染一家人?《专家共识》列出家里最危险的行为

大约6万年前,幽门螺杆菌(简称Hp)就伴随它的人类宿主走出了非洲。它与胃癌存在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约50%左右,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与管理共识报告(2021版)》(下称《共识》)显示: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

家庭成员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防止传给其他人?《生命时报》结合《共识》内容采访专家,帮你掐断家庭中的传染源。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成虹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潘伟清

感染Hp后,家人可能最先受害

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在反复感染过程中,可能导致胃黏膜病变,最终引发胃癌。

当父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子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配偶之间和同胞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因此,当一个人查出Hp阳性,最先影响的可能是自己的家人。

家里什么地方最危险?患者的唾液、粪便、呕吐物中都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患者用过的餐具牙科设备、马桶等,以及受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能是传染源。
一起吃饭
传给亲朋友好友

中国人喜欢团团圆圆,一桌子吃饭才觉得热闹。但是,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吃饭不分餐、共用同一食物器皿;或患者咀嚼食物喂食婴儿,都会把幽门螺杆菌传播出去。

预防措施: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患者应该使用单独的餐具并给碗筷消毒。

法式亲吻
传给最爱的人

唾液中也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一个浪漫的法式湿吻后,Ta也有可能从此携带这种致病菌。

预防措施: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时候,避免法式亲吻。

不爱洗手
自己粘上Hp

粪便、呕吐物中都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因此患者用过的马桶很可能有细菌残留。如果上完厕所不洗手,很可能粘上幽门螺杆菌;假设接下来就是吃饭时间,那么病菌很可能顺利入驻,在胃里扎根。

预防措施:讲究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认真洗手。

值得注意的是,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因此,食材在烹饪前一定要清洗干净,不喝未经处理的水,尽量不吃生食。

什么情况需要根除Hp?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的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其他成员感染风险增加,但是否感染与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逆转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延缓萎缩性胃炎进展,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成年人

尽量根除

《共识》建议,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胃病史的感染者。

儿童

根据风险评估

  • 必须根除治疗:有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
  • 可考虑根除治疗:有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监护人或年长(12~14岁)儿童自己强烈要求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
老年人

先评估身体状况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同时患有多种其他系统疾病、合并用药复杂,因此,在根除治疗前,应评估风险获益,选择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治疗方案为含铋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由于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因此首次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建议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有感染史的病人应定期复查,必要时要进行胃镜检查。

4个症状提醒你去做检查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打嗝)等,如不经治疗,少数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恶性肿瘤。

有上述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以及存在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进行一次呼气试验,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C13和C14呼气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也是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只需要吹两次气就可以了。

C13呼气试验要吹两次气,第一次吹气完成之后服用1颗C13胶囊,静坐30分钟再次吹气;C14呼气试验只吹一次气即可,吹气之前服一粒C14胶囊。这两种检查方式,检测前都需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无需刷牙或漱口。

如果一个月以内使用过抗生素或胃药、抗菌药会影响检查结果,最好择期再测。▲

上一篇

2022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生须知

下一篇

做创新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开拓者” —— 访安徽尖峰北卡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江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排行榜

    抱歉,30天内未发布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