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将至,除了防控新冠肺炎外,大家还要注意另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千万别忽视它,严重可以致人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结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自2007年以来一直位居单一传染性疾病死因之首①。长期困扰着不少家庭,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19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96万人,中国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83.3万①。结核病起病隐匿,人群高度聚集的学校是它发生的高危场所,尤其年轻学生是它特别“眷顾”的重点人群。②
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均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比如婴幼儿、儿童、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居住拥挤、营养不良人群等。②
1、学校场所人群集中,学生接触频繁,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就非常容易造成结核病在校园的传播流行。
2、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免疫功能还不完善,而且学习压力大,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一些寄宿学校,如果有一个学生患病,同宿舍、同班的密切接触者容易受到感染。③
3、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没有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还有一些患病学生因为担心休学、怕影响中高考而隐瞒病情,导致在学校内的密切接触者无法及时得到彻底筛查。
尽管结核病如此危险,但不必恐慌,只要我们掌握了肺结核的科学防治知识,是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肺结核的。
1、 一级预防:
1) 增强自身抵抗力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均衡摄入营养、加强室内通风、减少出入人群密集地等方法,降低患病风险。
2)疫苗接种,对预防儿童结核病,卡介疫苗有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类似于流感疫苗的注射剂,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抵抗力。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抵抗力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且成年后再重新种卡介苗没有明显效果,并不能预防结核菌的感染及结核发病④。所以成年人还是需要通过增加抵抗力等方法来预防结核病。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肺结核患者发病后,如果长时间没有接受规范治疗,可能导致多人感染。需要尽早发现并采取治疗管理措施,可降低传播风险。
此外,尽早治疗还可以减轻结核分枝杆菌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因此,在保证患者获得较高治愈率的前提下,加大肺结核患者发现的力度仍是当前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⑤。
目前常用的结核潜伏感染(LTBI)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⑥。
国内也有新的感染检测技术获得批准,即新型结核诊断试剂——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EC)。
3、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