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8日是第四个中国贫血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联合国内数十家医院开展了“关爱贫血患者,遭遇贫血我该怎么办?”大型公益活动。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累及约20亿人。
哪些人群容易缺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但铁缺乏却一直长期困扰着我们,铁缺乏是发达国家唯一一种营养缺乏症!
-
在英国21%的11-18岁女性青少年和18%的16-64岁女性缺铁。 -
法国29%的2岁以下儿童缺铁。 -
美国9%-11%的16-49岁未妊娠女性缺铁。 -
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贫血的患病率为20.1%,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1.铁的需求增加(或)造血活跃:婴幼儿、学龄前期、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怀孕中晚期、哺乳妇女,铁需求量增加。
2.铁摄入或吸收障碍:素食者或纯素饮食、饮食不均衡或饮食失调症,比如减肥或健身人群,另外年龄>65岁、胃肠道/其他疾病/手术导致吸收障碍、伴有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人群也容易缺铁。
3.铁丢失过多:伴有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急性失血,多次献血,出血性疾病和慢性肾衰竭的人群。
为何需要积极治疗?
《柳叶刀》发表的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是全球第五大高发疾病(人数可高达12.4亿)、第四大导致伤残损失寿命年最高的疾病。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早纠正缺铁性贫血,对患者的预后、康复结局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在关注大病、肿瘤等疾病的同时应关注缺铁性贫血这一高发病。而更为高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亟待满足的需求。
王建祥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科
王红祥 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王京华 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
曾彦 教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付蓉 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
刘清池 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李振玲 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
佟帅 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康复科
张凤奎 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科
张瑾 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液科
周合冰 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血液科
周芙玲 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
常伟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血液科
麻勇 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程辉 教授,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