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已来临,中暑防治知识知多少

“三伏天”已到,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入伏以后,气温高、气压低,空气湿度大,风速小。地面吸收的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地表曾热量不断累及,午后阳光直射下的地表温度更是超过40℃。高温环境中,广大市民尤其是露天作业的职业人群要谨防中暑。
2021年三伏天日期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近日,广东惠州一中年男子中暑后体温接近42℃,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国华表示:“入院时给他量体温,接近42摄氏度,心跳每分钟139次,呼吸每分钟28次。”据了解,该男子曾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从14时30分活动到18时,因缺少水分、电解质补充及没有遮阳保护措施,中暑突然晕倒在地。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比较严重,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死亡率较高。一般情况,紧急抢救的黄金时间为半个小时。

哪些人容易中暑

各种从事重体力或者在高温环境下(一般大气温度>32℃、湿度>60%及通风条件差),对高温环境不能适应及工作时间长、剧烈运动或军事训练,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而无空调时,肥胖、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和慢性疾病病人更易发生中暑。据统计,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可使中暑发生率增加10倍。

轻症中暑有哪些表现

在高温环境中,如果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情况,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了中暑先兆。当上述症状加重,并且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同时有发热,体温升高至38℃,提示出现轻症中暑。

发现轻症中暑怎么办
 迅速脱离高温的场所,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多饮水,尤其是含盐的运动饮料。仍有不适的病人,应尽快就医。
哪些症状提示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发生生命危险。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也可以出现混合型。热射病的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或以,早期病人大量出汗,继而无汗,皮肤干热,出现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热痉挛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四肢肌肉尤其是小腿腓肠肌痉挛较为常见。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热衰竭起病非常迅速,病人出现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脱水,可以伴有发热。

重症中暑如何处理

 一旦发生重症中暑,需要迅速让病人脱离高温的场所,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迅速给予病人降温措施,如冰袋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重症中暑的病人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本文由 池州小记者 作者:池报 融媒 发表,其版权均为 池州小记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池州小记者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