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袭,这些防护漏洞以及儿童防护关键点一定要看
王某然,男,2岁,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人,家庭住址:安新县端村镇大河南村,系确诊病例王某涵的密切接触者,张某(王某然母亲)为王某涵所在幼儿园老师。6月11日,张某携其到所在班级上课,期间王某然在王某涵被子上玩耍10分钟,随后返回其奶奶住所,并与其亲属7人同吃同住。当晚,张某携王某然、王某某(王某然姐姐)在大河南村内广场散步30分钟。6月13日17:00王某然体温38.4℃,随后送到安新县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后,15日转至保定市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要求初高三年级学生、家庭成员以及参加中高考组考工作的教职员工在这个阶段特别注意加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保持适度的锻炼,合理作息,科学饮食,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儿童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易感人群之一。比如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无法戴口罩或者戴不住口罩,他们是被动防护,所以家长更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 ,提高免疫力。家长安全了,孩子也就安全了。
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类似的防疫要点人尽皆知,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成为病毒攻击的漏洞。
下面这些防护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防护死角,一起来看一下。
洗手间属于藏污纳垢的场所,尤其是公共卫生间,手机可能通过手或其他表面被污染。如果上厕所时用过手机,建议立刻消毒。
消毒时,可以使用专业的手机消毒剂,或者用棉球蘸取酒精进行消毒。
也可以用酒精消毒棉片,直接擦拭消毒;
轻轻用其擦拭手机表面两遍,除了手机正反两面外,不要忽略了听筒、话筒、耳机孔、充电接线孔以及手机的边缝接合处等。
公共卫生间是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场所,使用公共卫生间时,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
出于卫生考虑,不建议在医院、诊所、办公室、商场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内使用热风和喷射式烘手器,否则会让更多微生物、细菌等在空气中扩散,污染环境。
6月12日,广州疾控中心在发布会上通报了一次由粪水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冠病毒传播案例。由于最先确诊的2人分泌物顺着破裂的管道流到了一楼地面,粪水污染环境,导致周边3户人家的6位居民感染。
6月12日广州第125场疫情防控发布会
切断粪-口传播,要注意一些生活小细节:
◆ 厕所、马桶要消毒,冲厕所时盖上马桶盖;
◆ 对于下水道密闭性不严格的小区,如发现反水、漏水,应当加强马桶或便器的密封性,使用旱厕的农村地区需要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
在上述广州通报的病例传播中,后续感染是由于鞋底沾染粪水的病毒,而病例回到家都未换鞋,专家推测可能通过鞋底将病毒带到了家中。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鞋底清洁。回家进门前应立即将鞋子脱下来,放在通风性好的门外或玄关处,更换干净的居家鞋子。
近日,新发地切割三文鱼的案板查出病毒阳性,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这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它有可能是被污染的。比如市场工作人员或客户等已经感染病毒者在案板前讲话,会有飞沫喷出,都可能造成案板污染。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警示,食物一定要处理好,特别是生熟食物,存放器皿一定不能混合。
除此之外,要尽可能的吃煮熟的食物,切生肉做熟食的案板要分开。
吴尊友提醒切生肉做熟食案板要分开
疫情暴发以来,多位专家提出,除了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外,加强饮食营养对防疫也极为重要。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教授指出,蛋白质是维持良好免疫力不可或缺的生理基础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把蛋白质称为“抵抗病毒最关键的食物”。天气越来越热,不少爱美人士为了减肥不吃或者少吃,也有人一到高温天就没食欲,建议防疫期间好好吃饭,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复工后,大多数人的午饭甚至三餐都会在单位或附近解决。专家建议,疫情期间尽量避免聚餐,最好独自就餐。
除了用餐期间注意防护外,在排队时也要注意保持距离,尽量使用移动支付,减少现金结算。
由于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因此1岁以下婴儿的防护以被动防护为主。
看护人需主动戴好口罩,不要亲吻孩子,不要对着孩子咳嗽、打喷嚏、呼气。如要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纸巾将口鼻遮挡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则应用手臂完全挡住口鼻,然后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桶,用流动清水认真洗手。
婴儿需穿着合适,不要过度捂热或受凉。不要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凉食物后给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
如果不必要,尽量不带孩子出门,尤其是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
佩戴时帮孩子调整好口罩的位置,让孩子更舒适、减少抵触心理。
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戴口罩,就只能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出门,做好手卫生,养成良好和安全的饮食习惯,家长做好个人防护和居家清洁消毒通风,间接保护孩子。
家长频繁使用的手机,不要给孩子玩。
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漱口可以用淡盐水也可以用清水,漱完后让孩子吐出来。
另外,要叮嘱孩子外出时戴好口罩,尤其是密闭空间和人流较密集的地方,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到处摸,不要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鼻、眼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