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十三五”是大渡口区镇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社会事业快步前行、文化建设繁荣昌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生获得巨大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大渡口区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52.68亿元增加到65.89亿元,年均增长5.7%;开发区入园企业由85家,增加到200家,工业总产值由51.4亿元,增加到60.3亿元,年均增长5.48%;财政收入达到2.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6.7亿元增加到8.61亿元,年均增长8.37%;新增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自营进出口企业13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自营进出口企业13家;进出口由3579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09%,利用外资由1600万美元,增加到2567万美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382元,年均增长12.3%。先后荣获全国“千强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和安徽省专业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累计到位省外资金172.5亿元、利用外资9312万美元,完成签约85个项目。各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2亿元,泰富·安东智能制造基地、韵达物流园等一批大型项目开工建设,东邦智能等25个投资超过亿元的项目竣工投用,形成了一批新的生产能力和投资效益。建立了银企互通、校企联姻及“产学研”合作等机制,积极争取创新政策支持,累计争取企业扶持资金近1000万元,有效提升了园区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建立健全班子成员企业联系点制度,为150余家企业配备了60名“服务管家”,盘活托尼机械、森达数控、石牌木艺等要素资源6处,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挥发展,全面实施产业、就业、健康、教育扶贫等“九大工程”,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92.7万元,安排到村到户扶贫产业项目6213个,建设产业扶贫基地4个,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5个,实现了安全村顺利摘帽、3271名贫困户稳定脱贫。大力推进“双扶”助学行动,“十三五”累计发放扶智资助金70余万元。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开展中子沟、腰堤沟等清淤整治,重拳推进升金湖围网拆除、治岸治沙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春秋季秸秆禁烧,顺利完成中央、省环保交办问题整改。
从2008年6月省政府批准筹建省级开发区,到2018年4月正式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再到如今的“二次创业”,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经济开发区从创园起步、快速发展到转型升级,走过了不平凡的“一轮”。2020年10月21日,该县要求经开区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二次创业”中打硬仗走新路进位次,吹响了大渡口经开区“二次创业”的冲锋号。2019年以来,大渡口经开区先后同江苏天宁经济开发区、浙江嘉兴南湖新区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下一步将加快区镇体制机制改革后续工作,优化人员选配,加快对接县级权力下放,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
潮涌长三角,扬帆正当时。大渡口经开区正围绕“一年形象提升,三年实力倍增,五年跨越发展”总体奋斗目标,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滨江耦合发展的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绿色转型发展的样板区,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爆发点和增长极,力争到“十四五”末,开发区产值达300亿元。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5年来,这些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大渡口先后投入近1500万元,完成金江路、纬二西路、华山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总计1.6公里,铺设雨污管网累计达10.5公里。“十三五”期间,大渡口区镇顺利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生产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完成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老街改造提升等工程,完成拆违4.1万平方米。新桥村、大同村省级美丽乡村及杨墩村市级美丽乡村基本建设完成。在全县率先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农饮工程,完成4600座改厕任务,新建农村公路111条、161.141公里。建成安置房150套,改造农村危房199户,顺利实现了庆丰自来水厂与大渡口自来水厂合并,进一步提升了用水质量和供应能力,安全饮水率达到100%。
五年过往,历史长河将留下奋斗者的不朽业绩;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大渡口将以更加坚实的步履,奋力书写新时代更加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