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修水利促发展 夯实基础惠民生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指导下,我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合力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37.14亿元,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水利系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水利事业呈现新格局,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2018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水利工作综合成绩,位列全省市级第2名;2019年度,上升到全省市级第1名。2020年市水利局先后获评为第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

回眸“十三五”—— 

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建成

完成主城区平天湖二站和杏花村排灌站工程、下清溪闸加固、河湖整治工程、平天湖三站和城区防汛排涝自动化调度集成系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主城区防洪排涝标准。全面完成长江重要支流秋浦河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道26.64km;实施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10座,装机23920kW,机排流量235.92m3/s;实施中小河流防洪治理23处,综合治理河道183.23km;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6处;实施4个县区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按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要求,做好超前防范、科学防控、主动避险工作,有效应对洪涝和山洪灾害,成功防御了2016年、2020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全市洪涝灾害年损失率0.5%,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农村饮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落实建设及维护资金22625万元,实施323处农饮巩固提升工程、1075处农饮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巩固提升26.7万人口饮水保障。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达93.5%,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更新改造小型泵站6511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闸64座,扩挖塘坝5179处,整治河沟888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2亩。各类水利工程累计提供抗旱水源13.65亿m3,成功抵御2017年严重夏旱和2019的特大干旱,干旱灾害年损失率0.1%。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池州计划。加强取水许可监管,规范审批行为,核查取水工程(设施)1598个,登记取水项目557个。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重点用水户名录,88家重点取用水户在线取用水实现实时监测。在全省率先发放市级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并实现取水电子证照全覆盖。完成2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13家、节水教育基地3家,建成市级节水型公共机构69家、节水标杆单位6家,“水润池州”节水宣传品牌不断推广。推进大渡口、大板等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38,城市管网漏损率降至7.37%。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在2019年度上升为全省市级排名第一。

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加强
统筹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整治、河湖生态保护,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加强。实施《池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17处,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9平方公里,2019年度水土保持考核全省第一。结合长江经济带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和河湖“清四乱”等各类专项行动,排查整治河湖环境突出问题737个,中央环保督察58处入河排污口整改率先通过省级验收。实现池州境内13处省级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100%、国控断面水质考核达标率100%,获批安徽省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

涉水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组建长江河道采砂联合执法队和4个执法基地,深入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在全省率先启动地方立法,颁布实施《池州市河道采砂管理条列》,率先完成“三无”采砂船舶拆解,河道采砂管理由“难点”变“亮点”,省水利厅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池州模式”向全省推广。从严管控河湖岸线空间,编制《池州市长江干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清理整治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33个,清理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固废点位206个。完成全市各类水库注册登记,消除水库安全隐患116个。水利建设市场监管不断规范,2019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中被评为A等,下清溪闸重建工程、杏花村排涝站拆除重建工程获“禹王”奖。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雨水情自动监测预警能力,建成市、县、乡防汛抗旱视频调度系统。

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立四级河湖长2478名,覆盖全市所有水域。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检察”机制,推行“河长制+警长”机制,聘任“民间河长”“企业河长”56名,打造“河小青”“清溪姐姐”志愿品牌,全民治水格局初步建立,2018、2019年度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市。市河长办获水利部办公厅和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联合表彰“先进单位”,秋浦河获“美丽河流”称号。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3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面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并实现网上办理。颁发小型水利工程“两证一书”1.56万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伴随着砥砺奋进的铿锵步履,“十三五”水利建设已经圆满收官,“十四五”水利建设又将扬帆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水利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望“十四五”——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新一轮“一规四补”水利建设三年行动,提升防汛抗旱除涝水平。实施长江河道治理工程,推进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重点洲滩圩垸整治工程建设,提高长江干流池州段整体防洪水平。系统治理中小河流,完成秋浦河、黄湓河、龙泉河等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加强中心城区、县城、开发区防洪体系建设,确保城市防洪安全。抓好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乡镇联网并网增效工程,推进乡镇供水规模化全覆盖,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持续实施水库堤坝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大中型泵站改造提升,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突出项目建设谋划,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针对短板,根据“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综合治理、全面治理”的总体思路,加快项目建设谋划,做到谋划一批、推进一批、落地一批、见效一批。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不断完善以城乡一体化和区域规模化为主体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建立健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中型泵站改造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推行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积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推进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石台县乡镇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推进农村规模水厂标准化建设,不定期与卫生、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督促供水单位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完善水处理工艺,做好县级水质巡检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

加强水生态修复治理

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聚焦河湖突出问题,坚持靶向施策,强化水生态系统治理,推进标本兼治。一是深化“河长制+”机制。建立完善“河湖长+河长办+部门+民间河长+巡(护)河员+志愿者”的全方位护水管水工作体系,深化“河长制+检察”、“河长制+警长”、“河长制+社会共治”、“河长制+生态扶贫”等工作机制,守护好河湖管护“最前哨”。二是动态清零河湖“四乱”。深入贯彻落实省级总河长1号令,组织实施“技防+人防”的天地一体化监管,对境内7条主要河流和19个重点湖泊,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持续推进河湖“四乱”动态清零。三是严控水域岸线。实施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做好涉岸项目报批。完成龙泉河及太泊湖等17个湖泊规划编制,配合完成52条规模以下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省级复核,确保划界成果录入系统。四是巩固河道采砂整治成果。落实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清江清河、蓝盾专项行动,定期组织多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巩固采砂船舶整治成果,全面取缔“三无”非法采砂船舶,实现境内采砂船舶动态清零。五是加强水保监管。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河湖生态水量有效保障,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持续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评价,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按要求完成违规项目整改,严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

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坚持“节约用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制度、加快节水载体建设、强化水资源监管为抓手,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是加强源头把控。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制度,修编《池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拧紧“取水口”龙头,持续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整改“回头看”,确保取水工程合法化、规范化。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审查,实现省级以上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及区域评估全覆盖。二是严格过程管控。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取水行为,下达全市年度用水计划,实时在线监控年取地表水5万立方米、地下水3万立方米非农取水户,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确保无违规取水行为的发生。对全市58座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实行在线监控。加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推进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中水利用工程建设。三是强化节约用水。组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池州实施计划,完成东至县、青阳县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组织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高校和中小学节约用水教育实践基地,利用“水润池州”节水品牌开展全方位节水宣传,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通讯员 程秀慧)

上一篇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管理

下一篇

攻坚克难 破浪前行——池州交通运输“十三五”重点工作回眸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排行榜

    抱歉,30天内未发布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