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阶段,在抓“六保”促“六稳”、育新机开新局的关键时期,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刻认识全市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精准把握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奋力开创池州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池州社会事务“十三五”成就回顾
1、殡葬改革全面深化
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市殡仪馆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提升改造,东至县投入3600万元新建殡仪馆,殡葬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全市56个乡镇(街道)的城乡公益性公墓。
2、未成年人保障措施逐步完善
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居四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络,4个儿童福利院、5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56名儿童督导员、682名儿童主任发挥职能作用,586名孤儿得到保障,发放孤儿保障资金2602万元;17300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关爱保护,100%落实临时监护措施;151名儿童得到心理健康援助,172名流浪未成年人得到救助、返乡。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3、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领导联系救助管理机构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第三方社会监督制度;5年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837人次、50名长期滞留人员成功寻亲、36名滞留3个月以上人员全部落户并纳入医疗保障和特困供养范围;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政策落实,135名易流浪返乡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应救尽救率100%。
4、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21986名困难残疾人兑现补贴 6578.75万元、19170名重度残疾人兑现补贴6102.04万元,实现应补尽补;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大幅提升,52个乡镇、552个村居建成“残疾人之家”,乡镇和村居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81%。
5、婚姻收养登记不断规范
完成建国以来全市180579条婚姻登记信息补录工作,在线登记率100%,实现婚姻收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
6、区划地名工作全面加强
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市19150条地名信息进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地名文化得到保护,4镇9村被省批准为“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池州地名故事》的出版为研究池州社会、历史、文化及民情风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地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规范,11条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得到加强,界线地区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池州社会事务“十四五”蓝图展望
1、加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
积极推进市级公益性公墓和石台县、青阳县殡仪馆新建项目建设,规范乡镇公益性公墓服务,大力提升殡仪馆和城乡公益性公墓管理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散埋乱葬、违规建墓和不规范殡葬服务行为整治行动,规范殡葬服务市场,改革丧葬习俗,大幅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2、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
新建市精神康复福利中心,保障全市特殊困难群体中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适时“提标扩面”;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残疾人之家”覆盖率达90%以上。
3、加强社会事务服务机构建设
加强救助管理、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和婚姻登记等社会事务工作,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
4、加强区划地名管理
做好行政区划优化和行政区域界线联检等工作;规范地名管理,保护地名文化,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