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洒扶贫路情满高路亭 ——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定点帮扶工作纪实

        石台县高路亭村坐落在太平湖与九华山之间,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皖南古村落。村子里的人世代靠农耕和产茶为生。受地理环境影响,虽然山秀水美,但生产方式落后造成贫困面广、贫困度深,全村1198人中有375人属贫困人口,是石台县的重点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自定点帮扶高路亭村以来,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通过一整套组合拳扎实推进精准帮扶工作。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4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0572元,富硒水稻、油菜、茶叶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2020年,村中仅剩的1户3名贫困人口也将顺利脱贫。2020年4月,高路亭村以99.7%的群众高满意度迎接了整县脱贫摘帽验收工作,选派干部的工作实绩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现在的高路亭村,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点,并成功入选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全村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喜人局面,古老的村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文化乐园笑声多
“转身、提臀、扭腰,身体要放松,把动作都大胆地做出来……”日前,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再次来到高路亭村开展集中走访帮扶月系列活动,送来了万余元的扇子、花球、柔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还邀请来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村子里的广场舞爱好者们练习舞蹈要领。在村农民文化乐园里,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人们随着动感的节奏舞动起来,跳者尽兴,看者开心。
“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帮我们翻新这个文化乐园,送来各种各样的舞蹈视频,我们差不多每天傍晚都会在这里跟着视频一样样地学。今天有老师来现场教学,我们跳得更带劲啦!”跳舞的间隙,今年65岁的村民程小平边擦汗边笑着说:“现在大家闲暇时间就聚在一起切磋舞艺,跳广场舞成了我们村的新时尚。你看,我们跳得不错吧!”
“想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不仅要帮助百姓实现经济上的脱贫,还要从精神上脱贫。”市教体局的驻村帮扶干部、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高友新说:“结对帮扶后,委局领导经过调研,发现村民对跳广场舞、打篮球和乒乓球等健身活动非常喜爱,就为村投入扶贫资金修建了篮球场,翻新了文化乐园,送来了培训教材和健身器材,并不定期请来专业教练进行教学,这可把热爱健身的村民们开心坏了,热情高涨。”他指着跳舞的队伍说:“在高路亭村春节晚会上,她们的广场舞还获了奖呢!”
高友新的话引起大家共鸣,村民们频频点头,说到“在春晚上获奖”,大家不约而同地拍起了巴掌,掌声、欢笑声在文化乐园里飘荡。
随后,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为广大村民进行了柔力球现场教学和体质检测。2014年以来,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始终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委局领导先后多次到高路亭村走访调研,听取驻村工作汇报,实地查看全村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与贫困群众座谈交流,专题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委局先后选派3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每一任都履职认真,任劳任怨。驻村党支部书记经常深入农户开展遍访行动,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与村两委一道理思路、找方向,帮助村制定脱贫攻坚规划、计划,得到了村两委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委局的18名帮扶干部坚持定期走访,坚持“智志”双扶,在做好扶贫政策宣传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观念,与他们共同商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助他们选准脱贫路径,确保因户精准施策。
贫困姐妹就学路
4年前的夏天,高路亭村90后小姑娘丽丽,正面临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
高考结束,丽丽收到了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她又喜又忧。喜的是多年求学心愿得偿;忧的是学费、路费、生活费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在村子里,她家是贫困户中的“老大难”,她有一个由父亲、大伯、妹妹和她组成的四口之家。丽丽母亲2011年因病去世后,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全家靠大伯“五保”补助和父亲就近打零工过活。“我和妹妹都是靠国家政策的帮扶才读得起书,没有这些政策,我们肯定早就辍学了,我更别想考大学。”丽丽说。
可是,今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学费、路费、生活费怎么解决?就在丽丽为上大学的费用辗转反侧之际,市教体局、县教体局的帮扶干部告诉她,不要担心,安心赴学,除了大学里的资助,市县教体部门还帮她们落实了助学贷款和其他助学金。为资助特困户曹家姐妹俩的全学段就学,委局机关19名干部自发捐款5000元。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通过雨露计划、贫困生救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方式,解决高路亭村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此外,市教体局还积极争取社会资助,2019年为村贫困学生争取了福彩教育资助名额40个,每人资助2000元。一些帮扶干部还自掏腰包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仅2019年,高路亭村就有12名大学生得到市政府贫困本科大学生资助,圆了他们的大学梦。2019年,村子里3名职业学校在校学生通过实施“雨露计划”,每人得到资助3000元;4名学前教育学生享受了500元的补助;2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6名高中、1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并给予每学期1500元助学金。村里的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午餐”。2020年春季线上上课率达到百分之百。全村49名在校学生,没有发生一人辍学失学现象。
如今丽丽已经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她的妹妹在池州生态经济学校就读高二并且成绩优异。国庆期间,丽丽打电话告诉父亲和大伯说:“大学毕业后,我想回家乡当一名人民教师,回报党和政府,回报家乡的教体部门。”
扶智扶志振精神
“你们凭什么让我脱贫?你们帮忙难道不帮到底?”2019年8月的一天早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在村委会里商量近期工作安排,一个愤怒的声音打破了村委会的宁静。
原来,一位即将脱贫的贫困户前来反映自己不愿脱贫,害怕影响自己继续享受帮扶政策。而且,不少脱贫户都有这种心理。
“有一部分贫困户对自己到底是如何脱贫的,享受了哪些帮扶政策等不清楚,需要我们一一去讲明白;还有些人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让大家明白国家政策的帮扶都是外在的、暂时的,自己有了本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驻村工作队在分析研判后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扶贫更要扶智扶志,输血要与造血并行。2019年9月,高路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高友新带队开办扶贫夜校,学习内容有四个:宣传,政策答疑解惑,解读“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避免贫困户产生过高预期;教育,引导村民要增强脱贫信心,帮助建立内生脱贫底气,树立脱贫光荣理念,同时让村医宣讲健康医疗知识,强化村民健康饮食、防治慢性病意识;培训,请农林专家到村上课,提升村民种养殖技能技术;集思,重点收集村民对脱贫攻坚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019年10月10日晚7时,20余名特殊学员陆续走进贫困户李四清家,大家热热闹闹围坐在客厅里,椅子不够,板凳来凑,听扶贫干部和授课人员介绍扶贫政策和卫生健康知识。课程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老师讲得仔细,学员听得认真,张建民、李仙娥、马跃习等学员在课堂上主动发言提问,气氛好不热闹。贫困户李四清捧着笔记本说:“现在算是个政策明白人啦。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更应该好好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2019年9月至今,扶贫夜校已开办15期,召开4次扶贫政策培训会。在扶贫夜校的“集思”中,村民们反映疫情防控期间外出务工缺少口罩;反映受疫情影响导致茶叶等农产品滞销;反映下庄、红庙、口上组的3座农桥年久失修,影响出行和生产;反映塔洞坡、红庙饮用水困难……
高友新将村民们的诉求上报后,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多方协调、引入各类帮扶资金和项目资金,并投入村扶贫资金给予一一支持。
今年2月,委局领导深入高路亭村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慰问驻村干部,并捐赠口罩1000只,为外出务工村民解燃眉之急。当得知集山组村民潘有发因意外致重伤,市委教体工委发动党员捐款5200元,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潘有发无钱就医的实际困难。
今年4月,为帮助解决高路亭村农产品滞销问题,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又开展了消费帮扶行动,组织机关职工采购了65公斤滞销茶叶,并发动市直学校参与消费帮扶行动,积极采购高路亭村的滞销茶叶、富硒米、农家锅巴、菜籽油等农产品。截至目前,共购销近10万元,助力高路亭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今年6月,高路亭村下庄、红庙、口上组的3座农桥已经完工,当地村民们的生产出行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大夫地组的三P项目已开工建设,新埋2500米自来水管道,彻底解决了塔洞坡、红庙饮用水困难。2014年以来,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发挥自身优势,全身心投入高路亭村脱贫攻坚,千方百计争资金、抓对接、上项目。其中市教体局共投入村扶贫资金近50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通组道路、篮球场、停车场,购置办公设施设备,翻新文化乐园,有力地支持了村“双基”建设。
此外,为向特殊群体献爱心,每逢春节、“六一”“八一”,委局都会送去钱和物,慰问贫困户、贫困生和退伍军人。为提升村民普通话水平,利于村民外出创业就业,委局专门组织语委办人员赴高路亭村开展普通话扶贫活动……
种种帮扶不仅仅是一种扶贫行动,更多是对村民一份浓浓的关爱,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高度认可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多年来的帮扶工作。
村党支部书记叶绍胜动情地说:“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对我们村真帮实扶,我们很满意,我代表全体村民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由 池州小记者 作者:池报 融媒 发表,其版权均为 池州小记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池州小记者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