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有我·池州教体在行动】访池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黄立明

让每一个孩子向善向上、适性成长——访池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黄立明

池州市第十一中学坐落在百年名校——安徽省贵池中学老校园内,由贵池中学初中部发展而来,是池城百姓口中的“老贵中”。多年来,池州市第十一中学坚持探索“如何在传承百年积淀的重任中办出新时代的特色”,秉承“向善向上、适性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十一中都得到发展,坚持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以无形的文化“育向善之人、教向上之才”,使学校文化建设继续保持高位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今,在第十一中学校园,江南徽式风格的古朴建筑、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彬彬有礼的师生,以及随处可见的文明校园宣传、历史文化展示,无不彰显着厚重的校园文化和蓬勃的生机活力。

▲池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黄立明

“文明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素养,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校园的常态,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要成为文明的发源地,师生要成为最美的文明人。”校长黄立明说,文明校园建设要做的,就是铸造高尚师德风范,创设和谐教育环境,多元一体推动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创设花园式精品校园  营造创建氛围
走进第十一中学校园,仿佛进入了一座植物园。整个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派生机。校园内,凡有土壤的地方都有绿色植物。绿化区内栽植四季花草,勤学楼和广学楼之间建有绿色长廊。勤学楼门楼两边悬挂着“为善最乐,读书便佳”牌匾;紫藤长廊两边柱子上有6副描写紫藤的根、枝、叶、花、皂荚和刻画其品质的诗词对联。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能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能有力推动学校的文明创建。黄立明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学校坚持每年植树绿化,校园内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努力创设花园式的精品校园。

“我们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之中,做到‘花木有声,墙壁说话,警句育人’。”在第十一中学,学生是校园的主人,处处可见学生作品,自然味、孩子味交织,创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悄悄点燃了学生的青春热情;班级内精心制作的黑板报,引领着师生与智者对话、与美交流,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橱窗里展示的优秀班级板报、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学生获奖征文作品、受表彰学生事迹等,让每一个驻足观看的学生都获得鼓舞和激励……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池州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首战之年。‘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创文明城市’也成为我校2021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黄立明说,开年以来,学校加强了文明创建宣传,校门口的电子屏全天滚动播放文明城市创建宣传画,大力宣传“创城”目的和意义。组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系列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通过教育孩子来影响家庭,进一步扩大宣传辐射范围,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对“创城”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同学习文明条例,争做文明市民。

融合日常教育与文明创建  打造教育亮点
在第十一中学,文明校园的建设不仅停留在外部环境,还通过强化日常教育与文明创建相融合,努力实践“教师仁爱创新、课程丰富多彩、课堂鲜活高效、校园灵动温暖、学生向善向上”的办学愿景。

一是养成教育常规化。通过新生入学教育、队列训练、争先创优、志愿活动、班级值勤制度等,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做到日日有落实。二是专题教育制度化。开展以公民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以及保持党团员先进性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重点。三是主题教育系列化。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四”青年节、“七一”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做到节节有活动。四是常规教育多样化。主要有“读”,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心得与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听”,听先进人物、英模事迹报告等;“做”,开展志愿者活动,深入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义务清扫街道垃圾活动等。全校师生注册志愿者,注册率100%;“赛”,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做到人人都参与。五是队伍建设常态化。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学生自主化管理,发挥团委、学生会、少先队以及班干部在学生管理、监督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做到个个都努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绘好人生底色
在创建文明校园过程中,学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习惯教育、自信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综合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向善向上少年教育为目标,向善向上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家校联系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机制,培养“习惯好、规范良、品德端、具有良好的情感和儒雅气质”的综合素质学生,形成“心中有善、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黄立明说,学校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多维度育人。围绕“七年级形成向善向上的习惯和行为,八年级形成向善向上的自觉和情感,九年级形成向善向上的取向和准则”的德育工作目标,实施“生活化德育”“体验式德育”“三自主管理”(自律、自发、自觉)的德育教育机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入、服务育人,从而养成学生有朝气、有爱心,健康活泼、乐观自信的特质和优秀的思想品德。二是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指导孩子进行学习规划,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三是加强“三礼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三礼教育(礼貌、礼仪、礼节)方面,教授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社会礼仪规范。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按年级分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做人、礼貌、卫生、饮食、阅读、安全、运动、劳动九类好习惯。四是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学校每月开设德育主题类课程,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节日文化、二十四节气、池州风土人情、一级团队教育、法治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开设学科主导类课程,内容包括学科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班会课、《向善向上的榜样——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汇编》;语文的《当池州遇上诗》、汉字听写大赛;英语的英文歌曲大赛;物理的物理知识竞赛;地理的《杏花村中二十四节气》;生物的《校园胜似植物园》;历史的《百年贵中的柱础》等。还开设了常规活动类课程,包括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学生值周、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队列训练、研学、体育赛事、仪式典礼(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入团仪式、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元旦游艺活动、秋季体育运动会、七年级广播操比赛和跳绳比赛、八年级足球赛、九年级篮球赛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特别开设了学生个性化课程,发挥教职工、社会贤达和家长的力量,组建“十一”创新社、“天琴”音乐社、“樟树下”动漫社、“旋风”足球队、“绳彩飞扬”体操社、“灵动”舞蹈队、“旋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各类学生社团,确保学生在趣中求乐、乐中求真,培养学生爱学习、爱运动、爱生活,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基。

把环境优化作为育人重点,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全过程,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来。在池州市第十一中学,每个孩子的行为都能受到关注,每个孩子的思维都能得到绽放,每个孩子都能实现向善向上、适性成长。结束采访时,校长黄立明对记者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校师生一定会争当先锋,强化使命担当,紧扣目标任务,力争高质量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

上一篇

教育部: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列入工作要点,覆盖全体教师!

下一篇

池州小记者作文选登(2021.5.13)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排行榜

    抱歉,30天内未发布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