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那段艰苦的求学经历让吴根才至今记忆犹新。那时住校,每个星期回一次家,每次从家里用大茶缸装满满一茶缸腌菜带到学校,这就是他一个星期的下饭菜。“那时苦,没得吃,和现在差不多高的个头,体重只有80多斤,晚上实在饿得不行就到附近地里挖野菜吃。”
艰辛如此,但吴根才在学习上没有丝毫松懈,他深知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唯有倍加珍惜和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贫困。1983年,吴根才以高出录取线30多分的好成绩填报了安庆师范学院(现安庆师范大学)数学系,开始了大学生活。
1987年,吴根才大学毕业,选择到枞阳县师范学校担任教师。为了家庭团圆,1990年吴根才主动请调至池州工作。由于是主动申请,不能调至学校或机关单位,不得已放弃了教师岗位,来到当时的贵池市机械工业总公司(现为安徽池州家用机床股份公司)工作。转行意味着从头做起,但吴根才坚持做一行爱一行。进入新单位,在大学就入党的他时时刻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党务专员做起,再到人事部经理、团委书记、分厂副厂长,最后担任了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在成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当时的老酒厂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好,吴根才临危受命兼任九华山酒业公司董事长后,深感责任重大。为此,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了酒厂的生产管理、产品更新换代、品牌继承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当中。2002年,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酒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安徽省九华山酒业有限公司。
2003年,在“国退民进”的浪潮下,九华山酒业面临改制。吴根才艰难筹措了160万元接手了老酒厂,成功改制成了民营企业。而后,吴根才根据九华山酒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调研分析,重点对产品及品牌做出了重大规划调整,在原有的“杏村”品牌基础上,着重打造了“九华山甘露”“金牧童”等品牌及系列产品,迅速赢得市场,老酒厂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并用短短五年时间偿还了原有的近2000万元债务。
2008年,为了解决酒厂对城区的污染等问题,也为了后续更好发展,吴根才积极响应政府“退城进园、易地扩规”的号召,启动了酒厂的搬迁工作。为了保证酿酒工艺和品质的稳定传承,吴根才求教多方专家,考证了多种方法,最终通过挖窖泥、刮菌草等多种手段,成功将老酒厂酿酒车间的菌群整体搬到了新厂,不仅酿出了高品质的好酒,还顺势扩大了产能。到2012年,九华山酒业集团年销售达到1.5亿元,二期也顺利投产。
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吴根才从来不提倡独善其身。商会是池州最早组建的异地商会之一,吴根才在担任池州市安庆商会会长期间,一方面注重发扬安庆商会的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商会的沟通平台作用,通过商会积极招商引资助力池州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组织商会会员企业捐款捐物近18万元支援防控一线。
从一茶缸腌菜开始艰苦奋斗,到接手一个困难老厂,一直到现在坚定做好池州美酒的信念,吴根才的路走得并不轻松,但了解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坚定和乐观。他把自己的人生也酿成了一杯美酒,在经历了水深火热的发酵、蒸馏、沉淀后,留下了令人回味的醇厚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