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街道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

在签下补偿协议、交出家门钥匙之后,10月18日,家住原农药厂宿舍区的居民李明(化名),正式与自己住了40多年的老房子告别。在不久的将来,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崭新住宅楼将赋予这片土地新的生机。

▲施工人员对外立面进行拆除

10月12日,原农药厂宿舍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正式启动,历时90天的房屋征收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征迁工作进展至今,贵池区秋浦街道、贵池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和贵池区杏花村街道杏花村社区抽调人员组成5个联合征迁工作组,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590号令),对原农药厂有房屋产权证记载的以及2006版航拍图标注的房屋进行征收。本次征收总户数为118户,目前已有86户签订房屋补偿协议。

2019年,我市贵池区拆迁安置领域政务公开平台上出现了一条网友留言:“池州农药厂职工住宅区现在该属危房区域,国家针对棚户区改造拆迁有相关精神,池州农药厂是池州市第一家改制企业,改制之初就房改和今后拆迁签定了有利职工的公证,现城区就剩下这块地未拆迁。”

根据当时政务平台工作人员的回复可以看出,导致拆迁后续工作迟迟没有进展的原因在于原池州农药厂职工并不满意当时的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因此项目征收在当时尚不具备群众基础。

农药厂宿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现如今,这座“80后”房屋进入了衰老期。“原农药厂职工宿舍地块于2007年由土地受让方安徽新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布房屋拆迁公告,现在剩下没拆的大都是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的宿舍楼,还有个别存在争议的自建房。”秋浦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纪良满介绍说,“国务院590号令出台以后,不再允许企业担当拆迁主体,将统一由政府开展拆迁征收工作。”

国务院590号令,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指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经其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期限不少于30日。

项目重新启动,118户拆迁任务迫在眉睫,征迁工作看似拆的是房子、谈的是利益,实则拆的是心墙、谈的是信任、检验的是基层干部的作风。

2019年底,征迁工作组开始进驻老农药厂宿舍,相继开展了土地调查、房屋搬迁摸底调查、房屋征收测绘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向拆迁居民进行政策宣传、答疑解惑,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针对极个别困难弱势群体,征迁组会帮忙联系过渡安置房,让其免去搬家后无处可住之忧。

为了让拆迁补偿费更加合理、合规,征迁工作组多次讨论拟定补偿方案,经过与市、区相关部门多次反复讨论、协商、修改、审定,最终形成补偿价格较为合理的房屋拆迁补偿方案,为后续拆迁户签订协议打下坚实基础。

已有40余年“高龄”的原农药厂职工宿舍就像一块城市伤疤,向人们诉说着桩桩往事。118户职工宿舍多为老式砖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有的早已成了危房,冬天不挡风,夏天不遮雨,地势低洼处还容易成为积水点,影响居民出行。

大片的拆迁废墟中,仍旧住着不愿意搬走的住户。沿着杂草丛生的通道,走进一处外立面早已破败不堪的平房。只见阴暗逼仄的走廊过道两边,分布着20多间单身宿舍,木质结构的房顶早已被熏得漆黑,角落里的水龙头正在滴滴答答地漏水。

据纪良满介绍,林大爷是仅剩的唯一一位还坚持住在这里的原农药厂职工,他见证了农药厂宿舍从无到有、从喧闹到老旧的全过程。

为了做通林大爷的思想工作,征迁工作组前后来了不下10次,耐心听取他的想法和意见,通过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帮助他算好“经济账”,逐步消除了抵触情绪和观望思想。从最初的态度强硬、抗拒拆迁到放下思想戒备、接纳征迁过渡房安置,林大爷终于在10月24日签下了房屋补偿协议。千回百转地做通林大爷的思想工作,让征迁工作组的同志感到很欣慰,也为当前做好征迁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据贵池区房屋征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征收决定公告规定的征收期限内搬迁完毕的,按100元/平方米给予奖励,每户奖励款低于8000元的按8000元给予奖励;逾期不予奖励。搬迁费分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形式,选择货币补偿的,按600元/户计发1次搬迁费。选择期房产权调换的,按600元/户计发2次搬迁费。同时,临时安置费按被征收主房建筑面积每月8元/平方米计发,每户每月临时安置费不足600元的按600元计发。

除旧才能立新。为快速推进房屋征迁工作,工作人员采取“5+2”“白+黑”工作模式,对被拆迁户耐心讲解政策,及时跟踪了解被拆迁户的新情况,积极主动作为,力争尽快完成原农药厂宿舍房屋征迁工作,早日实现旧貌换新颜,让群众尽早享受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

本文由 池州小记者 作者:池报 融媒 发表,其版权均为 池州小记者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池州小记者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