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建设为题 党建为笔 绘就城市生态宜居新画卷

凭眼湖水阔,闲步湿地幽。初秋,置身于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漫步于翠屏路,目光所及,群山、花海、湖泊、候鸟、岛屿……缀连起“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生态景观。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以“海绵城市生态家园”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城市公园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区域生态恢复、营商环境优化等方式,“十三五”时期,池州市住建局持续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城市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市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在不断延伸的“生态+”中绘就山水田园城市新画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

基层党建有深度
19个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得以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办理由近200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升级改造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实现房地产各项业务网上自助申请、智慧审批,实现7×24不打烊“随时办”便民服务……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池州市住建局通过党建+政务,不断促进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发展,以党建品牌的综合效应和影响力积极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拓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渠道,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抓实抓牢当前党建工作,促进基层党支部强化功能、履行主体责任,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市住建局系统14个党组织共创建党建品牌2个,开展“党建+脱贫攻坚”“党建+重点工程”“党建+老旧小区改造”“党建+即时办结”“党建+微笑服务”“党建+抗旱保绿”“党建+燃气安全”等“党建+”活动10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程质量监管、市政园林养护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地下管网建设等中心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五年来,池州市住建局先后组织开展“基础工作深化年”“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做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示范型党组织创建和“星级支部”创建等活动,有力推动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晋档升级。

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入融合、相互促进。通过党建+老旧小区改造,联合中铁四局市政公司成立池州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党建联盟,开展“学党史办实事进社区解民忧”党建联建活动。今年,主城区78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已全部开工。

通过党建+物业管理提升,成立市物业行业党委,创成“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推进主城区社区小区文明创建,9个非物管小区引入物业服务,整治装修扰民、“僵尸车”乱停放等突出问题。

目前,市住建局已创建了“海绵城市生态家园”“贴心房产安居池州”“打造一流队伍创造精品工程”“百建成钢匠心筑梦”“红帆领航蓝焰担当”等一系列党建品牌,其中局党建品牌“海绵城市生态家园”被评为“优秀党建品牌”,逐步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工作格局。

民生保障有温度
停车泊位少导致车辆乱停放是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显现的治理难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需求。为了从源头解决停车难问题,市住建局先后开展了沿街广场、沿街单位内部停车场、闲置地块和主城区交通拥堵等专题调研,并赴宣城、黄山、滁州学习考察,形成了《主城区停车难行车难调研报告》,总结出停车场规划建设滞后,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功能紊乱,运营管理不善、停车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优化停车规划、优化主城区交通组织、制定广场停车场改造计划、重点发力打通堵点、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如在汇景花园新建约70个车位的东门停车场,划定夜间临时停车位90个,以此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让群众停车体验更加舒畅,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乱”、出行群众“停车难”问题。

道路修复、街景整治、绿化提档……一项项攻坚整治行动将精之又精、细之又细的管理触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细化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通过启动城市体检,市住建局不断探索池州更新模式。以老旧小区改造、滨江区域生态修复、市政设施优先向三区布局、城市更新暨城市体检、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等为切入点,积极谋划上报各专项重点建设任务。

生态修复后的平天湖西部湿地公园

谋民之利、解民之忧,关乎群众安居乐业、城市长远发展。近年来,池州市住建局先后建立“家园”志愿者服务队、池州港华蓝火焰、池州供水城东管理所等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了义务植树、清洁志愿、便民服务等活动。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市住建局大力推进实施池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管网排查检测,修复改造污水管网,完成清溪及城东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评审。

今年上半年,主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1353个,建设城镇污水管网36.27公里。污水管网提质增效行动有序推进,整治污水管网病害点6074个,改造管网23.16公里。天堂湖污水处理厂、六中周边排水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公园城市创建规划编制,建成9处街头小景观。东湖北路桥改造工程完工,沿江路小学、人民路小学高年级部、开发区幼儿园完工并移交。全市新建绿道14.3公里,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14亿元。

城市建设有力度
河湾纵横,碧波潆洄,小桥流水,绿树掩映。站在百荷步行街向北望去,眼前是开阔的湖面和郁郁葱葱的垂柳。

“以前可不是这样!”指着眼前清澈如明镜的水面,家住百荷园小区的王大爷感叹,没想到曾经那个杂草丛生、荒芜破败的臭水坑能够改造的这么好看。

百荷北园作为池州高密度老城区的一块生态绿岛,有着丰富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境系统,保障了流入清溪河的水质,成为池州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一环。经黑臭水体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后,水质得到显著提高,成为市民户外游玩、健身的目的地。同时利用海绵展厅,极大程度提高了市民及学生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与接触,最终把百荷北园打造成集市民游乐、海绵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公园,也成为池州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百荷北园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我市城市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品质得到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得到提高,有效根治了城市内涝。“十三五”期间,市住建局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十六个城市之一,自2015年试点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将中心城区18.5平方公里的范围划为试点区域,严格遵循“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以生态本底的保护和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为核心目标,形成流域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计划完成涉及建筑小区、道路、公园绿地、水生态水安全、PPP项目、能力保障等六大类117个海绵城市项目的建设任务,总投资52.38亿元。根据计划,建成了145.4公顷绿色雨水设施,改造和新建93.1公里管网及排水防涝设施,完成26个积涝点整治,区域内涝防治达到30年一遇标准,城市防洪达到百年一遇目标;修复和改造生态岸线9.5公里,试点区年径流量控制率达72%,雨水资源回用率达到3%;10个黑臭水体完成整治,清溪河、平天湖等城区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城市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有效提升。

城市管理有态度
高质量的城市建设,需要精细的管理服务与之匹配。近年来,市住建局精准规划,精心建设,精细管理,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发展,做到服务高效、工作高质,真正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内在观念、方式、成效上的转变。

为继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在存量房交易资金支取业务中,进一步优化流程,方便办事群众。此前,卖方申请人需要在不动产登记业务完成后,提供材料到管理中心大厅来办理存量房资金支取业务。流程优化后,在进行存量房买卖合同备案时,征得买卖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将资金支取业务的核对签字等准备工作一并完成,买卖双方无需再来办理资金支取业务。当系统显示该业务已经完成不动产登记后,中心直接与银行对接,将交易资金转入卖方预留账户中,完成资金支取。

与此同时,为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市住建局实施党建与建筑行业管理同频共振,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住建力量”。

截至2020年底,市住建局先后发布《池州市关于进一步壮大发展建筑业企业若干措施》、《池州市建筑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等,助力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市建筑业协会现有会员单位109家,齐心打造“百建成钢匠心筑梦”党建品牌,开展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调动建筑行业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性,在主城区3个房建项目部署开展建筑行业“红色工地”创建试点,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努力把建设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今年上半年,市建筑行业党委为9家企业解决资质申报、业绩认定等问题,指导6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3个项目开展“红色工地”试点创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池州已站上新的发展起点,面对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目标,市住建局正以欣欣向荣之势阔步迈进新时代。

上一篇

东至县尧渡镇:砥砺初心谋发展 奋楫笃行谱新篇

下一篇

池州小记者作文选登(2021.10.11)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排行榜

    抱歉,30天内未发布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