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青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青阳经济社会发展经受重大考验、战胜严峻挑战、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也是青阳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福祉改善最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疫情汛情的严峻考验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青阳县委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态势。该县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安徽省园林县城、安徽省文明城市、安徽省体育强县示范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县、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蝉联安徽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

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4亿元、财政收入17.68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67倍和1.5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6亿元,年均增长9.9%,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建立重大招商项目专班推进机制,打好集中招商、集中推介、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组合拳,投资超百亿的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签约落户。“十三五”期间,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36个、到位资金486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7倍。坚持县领导联系项目、点对点调度项目,高质量落实“四督四保”“三个走”工作机制,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个,入选省、市产业创新团队9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8件,创新驱动力明显增强。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机电装备制造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超威电源产值突破20亿元,纳税超亿元,跻身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由8.6%提高至46.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10%。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兴起,县山联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东九华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民宿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实现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三品一标”产品达35个,九华黄精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并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黄石溪毛峰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出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窗口,建成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3户、保税仓库1个。“十三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2.49亿美元,年均增长8.45%,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09亿美元,年均增长8.59%。县经济开发区成功去筹升级,体制改革破题推进,“二次创业”开局良好,园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一揽子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国字号”“省字号”试点取得重要成果,顺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和公务用车改革,国资国企、集体林权、国有林场、供销社等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组建县建投集团,政府投融资步入市场化轨道。深化“放管服”改革,184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平均办理时限由8.88个工作日压缩到1.75个工作日。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各类市场主体从1.2万户增加到2.5万户。
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落实精准方略,压茬实施“四季攻势”,聚力打好“百日会战”,“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730户11459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山水土气”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城区烟花爆竹全面禁放,PM2.5、PM10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逐年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铁腕”治矿效果凸显,完成绿化造林9.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5%。“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31.1%。认真落实“1+9+N”方案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查处非法集资案件7起。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
围绕建设园林城、旅游城、文明城,全面拉开城区框架,全线贯通城市外环,城区建成面积扩大至12平方公里,池黄高铁在县城设站、建设进度全线领先。芙蓉湖公园惊艳亮相,南部新城花海、天柱市民公园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网红打卡地。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建市政道路18.9公里、污水管网45.8公里、天然气管道8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95.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2个。智慧城管平台上线运行,城市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统筹推进“三线三边”“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专项整治,让3800户群众住进新居,有效解决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广泛开展“美丽庭院”“美丽村组”“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一批污水处理厂、停车场、水利工程等项目建成使用,建成高标准农田10.57万亩、“四好农村路”782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2%,公交、光纤、电子商务等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
“十三五”期间,累计民生支出91.82亿元。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4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2020年分别达到36460元、18267元。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农村高中全部进城,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5所、幼儿园11所,城区“大班额”“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县文化中心“四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开放运行,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启动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建成2个县域医共体,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城市、农村低保标准相较于2015年分别提高30.3%、146.8%。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高标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一批重要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第二批试点工作要求,县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营,组织开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辉煌十三五”等重大主题宣传,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牢固树立实干导向,优化干部绩效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乡镇党委集中换届风清气正、圆满完成。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持续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风”整治成效明显。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扎实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派驻监督和政治巡察实现全覆盖。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一体推进“三不”取得显著成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青阳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砥砺前行,扬帆起航,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灵秀青阳”,奋力谱写青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