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城俯瞰
池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东至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埋头苦干,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三优池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东至力量。
2021年,敢为人先“创”的精神、知重负重“拼”的精神、自尊自强“闯”的精神、戮力同心“干”的精神传遍尧乡大地,一场“弘扬治水精神、扛起门户担当”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如火如荼开展……
该县旗帜鲜明讲政治,建立县委常委会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制定贯彻措施132项。完善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创办“干部学习大讲堂”。每年一个主题,讲好“开年第一课”。先后开展“解放思想、担当作为”“改作风、强本领、提效能”“弘扬治水精神、扛起门户担当”大讨论,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这是近年来东至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六稳六保”,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1.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7.7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名列同类县第8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5个产品获得省名牌称号。东至经开区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被列入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省级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大渡口经开区列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尧渡镇被列入全省首批特色(袜业)小镇,洋湖镇、东流镇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示范镇。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五年来,该县推出500多项改革举措。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综合医改取得积极成果。成功实现“东纺”破产重组,“劝耕贷”成为全省操作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安东市场化转型、总院制改革、林长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展现活力。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东至经开区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院、国家有机毒物研究分中心,大渡口经开区保税仓库投入运营。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五年来引进项目213个,总投资达到526亿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5.3亿美元。望东长江大桥、尧东一级公路建成通车。舜城新区建设加快,县城由“山城”向“滨江城市”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农村要想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就必须拉长链条、做新业态。”红叶村党总支书记钱寿祥说,该村在种植优质稻及其加工上下功夫,发展稻虾种养,让大户带头示范,农民参与其中,到目前为止,红叶村已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4000余亩,2020年产出小龙虾25.5万公斤,产值600余万元;生产优质生态稻谷214万公斤,产值648万元。
迎难而上,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该县3.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5家,“三品”认证农产品64个,东至黑木耳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建成省级美丽乡村79个。出台发展集体经济8项举措,经济强村比率达到14.3%。
2017年以来,升金湖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升金湖保护区拆除湖区围网42万米、上收渔船1640余只,完成退耕还湿15170亩,沿湖群众对生态效益补偿形成了共识。随着升金湖生态环境的显著好转,每年来湖越冬的水禽多达10万多只。
五年来,该县在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上动真格、见真章,决心之大、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东至)经济带,严格落实“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深入开展“三大一强”专项行动,实现升金湖“退渔还湖、退耕还湿、退岸还绿”、东至经开区环境治理“测、管、治”一体化和安全环保监管智慧化;大渡口经开区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狠抓矿山清理整顿,关闭矿山企业124家,创建绿色矿山7家。严格落实“十年禁渔”令,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探索“以河治河”模式,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国家生态县。
池州市第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的召开,必将对东至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今后五年,东至县将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全力打造“一极三地一门户”,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美东至”上实现更大进展,把“十四五”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三美东至”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