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至德小学校长胡龙胜
自建校起,至德小学一直致力于文明校园的建设。校长胡龙胜说:“多年来,我校不断挖掘校名中‘德’字的内涵,把‘德’字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与行动指南,全力打造‘德文化’。‘小学校,大德园’,让每个孩子‘至德六年,受益终身’。”
与此同时,规划了“德文化”的建设目标;以“养正知情意,立言立行,美丽成长旅程”为行动指南,提出“行教育”的实施策略、“自主合作、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文化人、活动育人”的德育课程设计和“德艺双馨、专业践履”的教师发展路径。
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学校还注意强调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以“五年规划”的形式设定理想的奋斗目标,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选择适合的操作路径,激励并凝聚全校师生。目前,学校已完成“一年上轨道,三年树形象,五年创名校”和“完善德文化、力践行教育、构建新课堂、打造硬品牌”两个五年发展规划。正在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推进特色活动,建设优质课程,缔造完美教室,铭刻至德烙印”精神指引下,把文明校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德文化,行教育”的顶层设计,不仅描绘了学校发展的蓝图愿景,更勾勒了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学校发展的基本路径,帮助学校走上了一条特色化办学的快速发展道路。
校园处处见德育。学校大门左边取“1”之造型,象征至德人始终坚守育人为首、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和走好每一步、办一流教育、创一流学校的教育情怀;校园主体建筑“五楼一厅”提醒师生崇德诚意、明德正心、建德修身、至德齐家、兴德治国、德行平天下,文化景观“五园一道”引导师生孔德培元、正德固本、育德生道、厚德载物、惠德致远、敬德至善;校园“本立道生,止于至善”文化墙以浮雕形式呈现东至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在东至人文历史中漫溯,汲取先贤精神;景观园和敬德大道旁设立的班级量化展示橱窗、宣传板、公告栏、科普文化长廊围绕主题设计,学生动手定期更新,宣传“走好路、做好人、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画好画、做好操、扫好地”“仪表之礼、仪式之礼、餐饮之礼、行走之礼、观游之礼、交往之礼”和“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心灵美雅”等“八好”“六礼”“四雅”内涵及学校相关办学思想;操场围栏设立了充满激情的标语和各种运动造型的图案,教学楼、办公楼走廊、大厅里悬挂温馨提示牌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标语,与教室张贴的名人名言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校园处处显绿意。漫步校园,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木本与草本相结合,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自然优美”的境界。
“环境最能影响人。”胡龙胜说,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注重建设润德养心的环境文化,致力于“小学校,大德园”文化定位的环境打造,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如今,美丽的至德校园每个角落都焕发着教育的活力,成为师生留连忘返的“德文化”景观园。
“风采展示”课程。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六·一”文艺汇演、校园红歌会、象棋围棋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科普文化展板制作,每个年级一个专场的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专题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兴趣。
“阳光体育”课程。学校坚持开展每天4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内容包括韵律操、跑操和自由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全校性的军训、运动会、广播操比赛、乒乓球比赛、四五六年级足球联赛、一二三年级趣味运动会,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团队精神。
“经典浸润”课程。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之后,学校常规性举行“诵经典唱红歌”展示活动,全校三到六年级各班轮流登台亮相,进行诵读国学和唱响红歌展示,用红色经典歌曲陶冶师生情操,用国学经典健全学生人格。
“仪式教育”课程。每学期初的开学典礼、一年级开笔礼、学年末的毕业典礼,学校精心策划,按时举行;每学期开学一周的专题教育活动是孩子们的“入学礼”,校园小记者接待来宾是学生的“成长礼”;“雷锋精神代代传”主题队会、“12·4法制宣传日”“庆祝少先队建队日暨苗苗儿童团入团仪式”等,是学校一直坚持的活动日教育,是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的有效载体。
“走进社区”课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开展如“小手牵大手,道德进万家”“参观信发齿轮厂”“进社区清理垃圾”“走进敬老院”等公益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体验、获得感悟、受到教育。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至县至德小学荣获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40余项,2020年通过全国文明校园复评,同年至德小学少先队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最后,胡龙胜告诉我们,至德小学全体师生将积极探索并完善“德文化、行教育”育人体系,以第三个五年规划为指引,提升学校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凝心聚力、务实奋进,为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