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成长成才等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族自信,抒发爱国情感。市委宣传部、市委教体工委面向全市青少年(主要包括青少年、大中专学生)开展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主题征文活动。
现遴选部分优秀获奖作品进行分期展示,快来欣赏吧!
指导老师:杨胜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解放战争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似乎在悼念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当她们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了祖国。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绣起来。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绣出闪亮的金星。”这是一群多么可亲可敬的人啊!关在监狱还在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爱国”。血染红岩,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用生命谱写着“爱国”的书篇。新时代的我们,也在用行动践行着爱国心!
爷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年池州旱灾,人工降雨供不应求!村支书看到村民每天都在烈日下奔走在运水的路上,心里百感交集、寝食难安。于是决定去寻找水源。我爷爷听到这一消息后,闻风响应,加入寻水队伍里。几个人简单开个会,就把目标定下来了:水口水库、碧山水库、马衙水库。
一行人满怀希望到达水口水库后,接近干涸的水库令他们既心痛又失望;碧山水库会不会也这样呢?他们再一次出发,结果还是令人失望而归。如此大旱天,要不要再向下一站出发呢?大家伙此时已汗流浃背了!村支书斩钉截铁地说:“走!不找到水源不回家!”如此铿锵有力的回答让大家信心倍增!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衙水库的水位只比以往低一点,看到了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村支书向附近居民询问了基本情况:马衙水库底下有一个口子,口子与地下水连接的,多少年来,别的水库都干涸了,马衙水库的水都会安静地等待村民来取用。村支书毕恭毕敬地向马衙街道的领导请示引水事宜。没想到领导们都非常通情达理,马上就拍案同意了!
那么接下来,如何将马衙水库的水引到庄稼的脚跟前呢?村支书等人马上返回村部办公室,召集村里所有的人开会。内容就是水源找到了,如何引水?全村人听说水源找到了,欢呼雀跃之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半个小时过去,方案就出来:从村里到马衙水库大约10公里,有的地方有水渠,都需要修整的;有的地方没有水渠,要开挖。根据目前现有的人手,分5组,每组10个人,每组修理2公里,明天上午7:00出发,每组负责人到村支书那里领取路段牌。
大家伙都散了,而村支书并没有离开,他神情焦虑,眉头紧锁,夹着烟的手也在微微颤抖。轻轻询问后才得知村支书心里的那块石头有多大:村里的人不多,每组2公里,什么时候才能把水引到村里来?大旱天,庄稼还能等多久啊?总不能让大家日夜修整吧?
村支书总是考虑得比别人多!爷爷的一句话,让一筹莫展的村支书茅塞顿开:从马衙水库到我们村里,要经过三个村,我们现在就去动员那些村民帮忙。水源经过他们的村子,他们也会得益的!有了他们的帮忙,我们就能事半功倍。于是,村支书与爷爷拖着疲惫的身躯,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村与村之间,把想法与村民一说,竟然与村民们一拍即合。
第二天,天才刚刚亮,屋外已人声鼎沸了!不是说好了7:00开始吗?现在才6:00,村民已开始修整水渠了!村支书用快马加鞭的步伐指导着修整水渠的工作。与其说指导,不如说是自己卖命干!他每到一个路段,都会留下脚步,埋头干上一、两个小时,泥巴溅到脸上来不及抹去;额头迸出的汗水来不及拭去;手上磨出的水泡渗着血丝都没有一丝的停留。
经过村民两天的“奋战”,水渠修整通水,潺潺流水所到之处,都成为一曲美妙的音符。而村支书此刻,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心系村民是村支书的“爱国心”。除了村支书外,我们身边皆是这样甘于奉献的身影:戍守边疆的战士忍受着恶劣的环境和孤独,只为祖国的安危;积极投身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走进疫区只为争取更多人的生命与健康;抗洪防汛五十多个日夜,各行各业共产党员、志愿者们的坚守,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堤坝……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诉说“爱国”。那我们青少年呢?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是祖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当发奋学习,勇敢逐梦,努力用双手为祖国谱写新的篇章!
全村人的“公交梦”
指导老师:舒炳顺
嘿!大家围在一起干嘛呢?我好奇地跑了过去,只听大家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听说爱国村马上就要和其他村一样开通公交车了,上车只要3元钱,一天有好几趟,到石台去可方便啦!”我在旁边越听越起劲,心想:原来我们村也要通公交车啊!
时间一天天地过着,人们的心底始终记挂着这件事。它成了人们茶后饭余谈论的话题,也成了我最关心的焦点,甚至连晚上做梦都盼着能早点坐上公交车去石台,体验一下那种在家门口就能乘车的快捷方便,当一回城里人。
左等右等,转眼间好几个月过去啦!这事一点动静都没有,我也慢慢地将它给淡忘啦。
突然有一天上午,我在家远远就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汽车的喇叭声,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赶紧往马路的方向跑去一探究竟。“啊!公交车!”我惊讶又兴奋地喊道。
此刻我的心情像潮水涌来一般,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公交车真的来了,太好了!”
这或许也是全村人最兴奋的时刻吧!看,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拿出鞭炮、十六响和礼花来到路边燃放,迎接公交车的到来。于是我也赶紧跑出来一起加入了欢迎公交车的人流。
至此,村里人期盼已久的“公交梦”终于如愿以偿。每天村里的男女老幼只要来到路边就可以坐上公交车出门办事,风雨无阻。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凭老年证还可以免费乘车,这在以前他们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都变为了现实。我今年在横渡上五年级,以前都是爸爸妈妈骑摩托车早晚接送我上下学,晴天和天气暖和还没什么。要是到了冬天或是雨雪天,一路不仅冷得直哆嗦,甚至弄得一身湿,一天下来别提有多难受。现在不一样啦,每天我和伙伴们都能乘坐公交车上学和放学回家,一路上我们一边欣赏着沿路的风景,一边有说有笑的,别提有多高兴啊!再也不用担心天冷和雨雪天气啦。真是既安全又舒适!
上次乘车回家,听到车上的老人和大人们在谈论: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好,事事都为咱老百姓着想。“民生工程”、“三农政策”、“村村通”、“送戏下乡”等等让咱老百姓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实惠啊!
听着这些新鲜的词眼,我感慨万分,虽不是十分的明白,但我知道这应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吧,它也是我们全村人的梦。如果没有政府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好政策,我们全村人的“公交梦”也就不会这么快就得以实现,这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啊!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么幸福的美好时代,更应该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今后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