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来,青阳县25所学校党组织达县级示范党组织;青阳县实验小学、陵阳镇中心小学被授予“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青阳中学、丁桥初中、酉华中心小学、青阳县第二幼儿园跻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行列;“检校共建共护成长”活动项目——“检察官妈妈护苗工作室覆盖全县中小学校,获评全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青阳中学和青阳第一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池州市旅游学校荣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十三五”期间,青阳县持续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以大联动推动教育布局优化,以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环境,以大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文明校园、美丽校园、书香校园,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大力实施高中进城行动计划,推进高中进城与城乡学校布局整体联动,优化调整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和乡镇中小学布局。先后实施青阳中学搬迁重建、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重大项目,逐步形成布点均衡、学区合理、结构优化的教育发展格局。坚持“建、并、改”三管齐下,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完成青阳中学新校区建设,新建青阳县第四中学、第四小学、青阳县第二第三幼儿园,改造青阳县第三小学,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同时,投入8300万元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施改造,累计改造校舍面积57715平方米;投入信息化资金3000万元,全面实施网络宽带进校园、教学点资源全覆盖、智慧校园等项目。在全力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统筹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全县共建成公办园16所、民办普惠园12所,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2.61%,青阳县作为全省四个县(区)之一,被省推荐申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验收县。
“十三五”期间,青阳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优秀教师培育,加强教师待遇保障,5年累计招聘到岗教师372人,城乡之间累计交流轮岗590人次,428人取得高级以上职称,教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过公务员平均水平,教师成为社会尊重和羡慕的职业;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大力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名师培育工程”“种子教师培养工程”,组织开展“最美教师”“十大名师”评选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涌现一批教书育人楷模,为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深化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出台《青阳县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定《青阳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实施办法》(送审稿),强化县域统筹管理,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与此同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综合治理,确保校园环境安宁。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联合督查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目前,该县已建立校园安全岗30个、校园警务室48个,配备专兼职保安249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394个。建立健全学校重大安全隐患排查预警机制,全县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良好,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危害师生安全事故。
“十三五”期间,青阳县充分发挥教体工委党建引领作用,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民办学校的党组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推行“党建+”模式、强化党建品牌创建,加强榜样引领等举措,推动党建和教育深度融合。将全员廉政教育作为专题进行规划,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全县35所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纠风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专项督查,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围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该县创新育人方式、优化办学模式,树立正确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以德为先,印发《青阳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全方位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建军90周年、建国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开展或组队参加中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等活动。一大批学生在全国“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寻访和全市“十佳美德少年”“十佳孝心少年”评选活动中高票入选;连续6年组队参加全市“暑期读一本好书”评选,30余名学生荣获一等奖。注重全面发展,修订《青阳县小学学科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编印《环保读本》本土教材,促进学校智、体、美、劳课程的开齐、开足、开好。蓉城二小排演的《诗意江南,灵秀青阳》节目代表我市参加全省中小学艺术展演。在全市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青阳县实验小学航模社团连续两年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在“满城杏花诵经典”活动中,蓉城一小、青阳县第四小学两支代表队斩获一等奖;青阳县实验小学、陵阳中心小学、青阳中学、丁桥初中、酉华中心小学、青阳县第二幼儿园的特色教学均获“国字号”认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日益提高。
“十三五”期间,青阳县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不断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引导全民健身新风尚。
大力推广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每年组织开展足球、跳绳、篮球、乒乓球、田径等青少年赛事活动,建设3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县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向社会开放。5年来,共投入约2500万元,建成全民健身中心1个、公共体育场1个、体育场地201块、社会足球场地5块、群众身边体育公园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8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身跑、骑行、徒步、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成功承办池州国际徒步大会,并获评国家级铜牌赛事,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自行车骑行大赛,承办省级篮球三级联赛。5年来,举办山地自行车比赛6场、半程马拉松比赛1场,为发展乡村旅游聚集了人气,全面提升了青阳体育的对外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