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全市教体系统之力,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市、县(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均成立了教育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月报告、季调度、年度评价”的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机制,并以教育扶贫“春夏秋冬四季攻势”“义务教育有保障大排查”“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推动教育扶贫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市委教体工委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工委(扩大)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定期听取教育扶贫、定点帮扶等工作情况汇报,开展工作调研、督查巡查走访,深入指导教育扶贫工作。
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贯彻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指南》,督促各县(区)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对照控辍保学10个方面具体规定,把握关键节点和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逐一认真落实。定期开展适龄人口学生排查,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返校情况排查,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进行信息核查,开学以后及时进行学生户籍信息与学籍信息比对,确保适龄人口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加强留守儿童关爱,认真落实《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指南》,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积极发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作用,丰富全市24821名留守儿童课外活动,建立“爱心妈妈”制度,给予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更多、更好的关爱。
建立和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学校班级摸排、信息比对等方式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资助对象,按资助项目开展全覆盖学生资助。2016年以来,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7.6万人次,发放资助款9900万元。积极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7年以来,为石台县35所学校学生提供营养午餐,3133名学生从中受益,实施学校覆盖率和受益学生覆盖率均达到100%。2017年以来,累计补助学生营养膳食资金910万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做好特殊时期的学生资助和贫困家庭学生线上学习等教育扶贫工作。对家人确诊新冠肺炎的本市就读的4名学生,采取减免保教费、发放助学金、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给予资助。对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学生群体,除按国家资助项目给予资助,还给予学校资助。对受疫情影响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毕业生建立还款救助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中小学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学习条件保障工作。对摸排发现的1520名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家庭信息网络没有开通的,协调运营商免费安装、免费使用;少数家庭没有线上学习条件的,由当地中心学校或村委会帮助解决学生线上学习场地问题。
一是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14年至2018年实施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9年至2020年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8.84亿元,全市381所中小学(含教学点)实施校舍改造类项目991个,新建、改建校舍和运动场112.42万平方米,购置教学生活设备13637台套件、图书66.79万册、课桌凳20863套、计算机和教学仪器及其他设备46727台套件。截止2020年底,全市277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两类”学校全部实现达标。二是扎实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促进工程,2014年以来,建设学前教育扩大资源项目72个,新建和改扩建园舍面积8.7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8亿元。实现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4%。三是积极提升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深入推进薄弱学校改造“班班通”“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在线课堂”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试点、长三角学校网上结对、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及智慧学校建设试点为载体,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学习空间人人通,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实现全覆盖。
一是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在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支持下,2014年以来及时补充农村教师1510人。同时,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予以保障,每年参训教师达1.6万人次。二是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每年交流轮岗教师人数850人,占应交流教师人数的12%以上。三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依法依规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做到了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其中石台县还为农村偏远教学点教师发放农村艰苦偏远学校岗位津贴,9年共为55所艰苦偏远教学点发放资金182.91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060套。此外,教师职务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实行教学点中级岗位全覆盖,对在乡村连续任教30年且仍任教的教师评聘相应教师职务,为8158名乡村老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实施教育脱贫攻坚以来,市教体局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把好政策落实关,真正实现了教育扶贫“三个不落”,即薄改建设,不落一校;帮扶发展,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在教育小康路上掉队。
下一步,市教体局将持续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多措并举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让教育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