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池州市推进养老服务实现“三个转变”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积极探索符合“三优池州”建设发展方向的养老服务改革和实践,使养老服务逐步由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由兜底特困向普惠养老、由生活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变。

健全养老政策,强化多元要素支撑。池州市先后出台16个政策文件,发布基本养老7项公共服务清单,建立10项扶持激励政策,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将养老服务业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设立15亿元规模的中安(池州)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银行贷款贴息补助政策;每年保证55%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2020年,全市投入养老服务业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2.4亿元。编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2020年-2035年),建立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四同步”工作机制,启动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市建成养老机构8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22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
盘活区域资源,加速养老高水平对接。池州市依托中央财政支持1709万元、全市配套3544万元,建成市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大数据中心、12349便民服务呼叫中心、5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1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4个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推进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出台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床位日常运营补贴政策,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实施公建民营、“一院两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和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组织开展星级养老机构评定,按等级定额补助。积极争创长三角区域首批养老一体化试点,与上海市静安区政府签订试点合作共建协议,出台《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池州行动方案(2020年-2025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6个工作专班,推进康养政策通关、标准互认、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人才共享。
拓展照护服务,提升健康服务质量。池州市深入开展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在150张床位以上和入住50人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全面推行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88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就诊绿色通道,29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7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3家荣获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发展嵌入式家庭照护机构,政府给予建设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依托农村基层组织、老年协会、志愿者,构建探视走访、居家养老互助服务、不能自理老年人集中住养和照护服务三个网络,建立为老服务走访机制,将6万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投入3700万元整体推进消防改造,实现养老机构消防改造及备案许可率100%。完成4所县级失能特困人员、残疾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建设,为全市1万余名特困供养对象购买住院医疗护理保险,每年组织养老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培训。
来源:中国社会报
上一篇

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克扣!两部门发文,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

下一篇

池州市民政事业“十三五”成就回顾和 “十四五”蓝图展望(四)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

排行榜

    抱歉,30天内未发布文章!
返回顶部